第549章 变化[第2页/共2页]
但是这个艰巨的世道,活着已经如此艰苦,孩子们还能够无忧无虑,成人多数很少笑了。
何况小天子当时真的太小了,如果他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放手跑到边关兵戈,小天子怕是要被朝臣们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他承诺五年的商定,与其说是寄但愿于她能处理粮饷题目,不如说是迷恋跟她相处的光阴。
这五年,他把本身多年在朝堂上的经历全都教给了小天子,眼看着他终究生长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年青帝王,即便手腕另有些稚嫩,却已经有了明君的风采。
她的身上,到底有多少欣喜?
钟玉珩抬眼看了他们分开的背影一眼,指尖在早餐摊子上有些精致的陶碗边沿蹭了蹭,低声道:“现在百姓们,倒是笑很多了。”
“自从太后娘娘叫人从外洋,带来找返来地瓜玉米的种子,俺们现在都不消挨饿了。”农夫的眼里带着期盼,笑着点头:“兄弟是个本领人。等来岁俺家老迈六岁,俺也把他送到书院识几个字儿。将来就算不能测验当官,学个技术,也能娶个媳妇,把日子撑起来。”
听到这话,中间戴着幕篱的娇小身形收回浅浅的笑意,薄纱向两边分开,暴露一张娇美的脸:“晓得尽力会有回报,他们就会拼尽尽力地去窜改近况。谁也不会跟好日子过不去。”
老杨吞下嘴里的馄饨:“坐坐坐。这老板买卖好得很,大师都随便拼桌。”
看着现在百姓们都能鼓足了干劲儿,脸上带着期盼和笑意过得更好,他忍不住有些感慨。
“对了。”他又扭头看看老杨儿子中间搁着的小箱笼,神采神驰又畏敬:“兄弟这是要送儿子去上书院吧?”
“对,家里种了点儿小菜,趁早儿来卖了,给俺家婆娘扯点布,做个新衣裳。”农夫忍不住展颜笑,带着点对劲:“这两年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谁能想到,现在俺也能吃上清汤面,让婆娘穿上新衣服?”
芗城邻近卿月江,地处大安的边沿,属于边关地带。
她不但做到了当初的承诺,并且做得更好,好到出乎料想。
宁诗婧抿唇笑了笑,却并不以此高傲骄傲。
他早些年也曾见过人间百态,经常到宫内行走。
“上学好,上学好啊!俺家几个孩子,俺到时候也都送到书院去。”
加上地瓜玉米这些高产量作物的推行,就算是浅显农户,只要手脚勤奋一些,每年不但能够丰衣足食,还能有所残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