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继母[第1页/共3页]
※
窦昭目不转睛地盯着阿谁身影。
此时离他放逐已畴昔了十年,历经两朝。
母亲望着“啪”地一声大门紧闭的花厅,失魂落魄地呐呐道:“她是王又省的女儿,住在南洼……和我父亲曾是同窗,我们两家时有来往……她比我小两岁……我出嫁的时候,她还送我两方亲手绣着并蒂莲花的帕子……我没想到……我做梦也没有想到……难怪万元如何也不肯说是谁……他们做了骗局骗我被骗……”
窦昭紧紧搂住了大伯母的脖子:“我要,母亲,要,大伯母,要,三伯母……”哭得震天响,把大伯母吓了一大跳。
三伯母也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
承平四年,也就是继母嫁过来的第三年,在曾贻芬的保举下,王行祖被起用。
大伯母听着叹了口气,抚着窦昭的头发:“老一辈的人常说,母女连心。这孩子是个聪明的,晓得你内心苦,她惊骇呢!”
一个身材美好的女子穿了件玫红色的小袄身姿笔挺地站在窗边,和窗外的寒梅相映成辉。
以后数年,蒙前人仍然扰边,马市遭粉碎。
一席话说得母亲眼泪涟涟,抱着窦昭的手却紧了很多。
从诚惶诚恐到畅怀大笑,她如赤脚在炼狱里走了一遭。
母亲神采微定。
她站在庑廊下曲膝给母亲施礼,轻声地喊着“姐姐”。
母亲强忍着怒意哄着她。
母亲一言不发,抽下腰间的大红色汗巾丢在了地上,笑着问王映雪:“够不敷长!”
这个身影,她永久都不会健忘!
母亲的脚步慢了下来。
光亮的额头,高挺的鼻梁,清澈的目光,山川般钟灵毓秀。
一行人拐过厅堂,去了后院的花厅。
王行宜,字又省,北直隶灵寿县南洼村夫。至德三十六年己丑科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期间蒙古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北部边疆,时镇守大同的总兵官长兴侯石端兰请开马市以和之。王行宜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石端兰“十不成五谬”。司礼监秉笔寺人陈冬庇护石端兰,王行宜弹劾陈冬《五奸十五罪》。永明四年,王行宜被廷杖一百投入死囚牢。因在狱中拒不写悔过书备受折磨而闻名流林。陈冬病逝,经他的师座——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贻芬等人多方救援,永明六年,王行宜改判放逐西宁卫。
阿谁身影转过来。
因少年纳妾不是甚么光彩的事,这花厅表里奉侍的仆妇早被大伯母斥逐。
大伯母笑着抱了窦昭:“寿姑,大伯母屋后的山茶花都开了,你等会领了丫环帮大伯母剪几枝来插瓶可好?”目光却直接落在了跟着她的妥娘和香草身上。
“七叔如何这么胡涂?她父亲但是己丑年的进士,和你五伯是同科。”大伯母急得团团转,“不可,我得去跟小叔说一声……”又叮咛三伯母,“你快拦着王蜜斯,我去叫人来!”
母亲这才作罢,心不在焉地跟着三伯母去了大伯母的庄子。
窦昭心中一紧。
王映雪一咬牙,干脆卖了雷家的聘礼,由高氏的一个陪房出面做起了收买棉花的买卖,这才气支撑起西宁卫这个无底洞,王行宜才气活到被起复。
母亲悄悄点头,落下两行清泪。
大伯母惊骇起来,忙道:“七弟妹,女子是谁?如何同你熟谙?”
“这是天然。”大伯母和三伯母不约而同地推了母亲,看母亲的眼神如同母亲般慈爱,“我们不会任由七叔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