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阖家欢/总把新桃换旧符(全文完)[第1页/共2页]
历山书院名动江南,士子儒生趋之若鹜,替京中培养了很多人才。陈欣华的儿子崔端、陈焕善的儿子陈晟、陈箴都是其间的中流砥柱。
碎金般的娇阳自寿康宫一片苍青的翠柏与碧松间筛落,澄彻而又高远,树下一身凝碧蜀丝锦衣的女孩儿明眸皓齿,肩上斜斜挽着一方嫩黄的织锦披帛,如春季方才抽条的嫩芽般婷婷玉立,恰是慕容薇的女儿顾暖。
仿佛是为了印证汤伽儿的话,隔着远远的篱笆,有少女清若甘泉的声音泠泠响起:“太皇祖母,阿暖来看您了。”
细竹竿搭起的架子前,立着满头霜雪的白嬷嬷。她微弯着有些佝偻的脊背,手里托着一只竹匾,正在收着嫩红色的秋豆角,尽是皱纹的脸上固然充满沟壑,却显得非常伸展。
风过淙淙,吹动汤伽儿鬓前的丝发,一点红宝的流苏在她额前悄悄泛动,她缓缓笑道:“让我来猜一猜,难不成你婉姨与子持姨母同时来到?”
从她与先帝爷,与夏老太君等人一起打天下开端,一向讲到历经几代人的尽力,现在终究换得天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这丫头就是嘴甜”,太皇太后拍拍顾暖的小手,笑得满脸皱纹都伸展开来:“不过是托了这几畦菜地的福,每天来活动一下筋骨,提及来这还是托了你舅母的福分,是她祖母给出的这个主张。”
“舅母只猜对了一半”,顾暖慧黠地眨眨眼睛:“扬州与淮州都来了人,现在在皇祖母宫里乌压压立了一地,说话间便要来给太皇祖母叩首,我与阿澄不过先行了一步。”
现在太皇太后八十大寿,大师终究又能凑在一处,热烈堪比瑶池蟠桃嘉会。
顾澄规端方矩跪倒在绿茵如织的草地上,向太皇太后见礼,又粲然冲慕容芃与汤伽儿一笑,接着俯下身去。
顾暖将嘴微微一翘,她眼眸弯弯,墨画秋波般的笑容格外醉人:“舅母不必号召我们,前头来了一堆的客人,您还是先去瞧一瞧。”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这些年三国睦邻友爱,时有来往。打从李承浩即位,高丽国又与中原牢不成分,到真成绩了天下海晏河清的乱世。
旧的一页重重翻过,新的汗青重新谱写。太皇太后从这些年青人眼中瞧到了更逼真的但愿。凝睇着殿外松柏长青,她欣喜地阖上了眼睛。
太皇太后瞧着这些花骨朵一样年青的面庞,俄然很想翻开话匣子。她唤了顾暖、顾澄、秦子昂与秦子歌他们小一辈的人上前,开端报告长长的故事。
夏阁老与汤阁老年龄已高,二人双双致仕。老将军许三年前些年也卸下身上的重担,兵部尚书的位子沉甸甸在夏钰之身上。
小一辈的子孙,当比他们的父辈母辈更加荣幸,他们没有碰到过烽火流浪、没有碰到过兄弟反目,更没有硝烟四起与铁骑烈烈,他们都有一个暖和而安宁的家国,不必为了保存而勾心斗角。
汤伽儿命人拧了乌黑的帕子,替太皇太后净手,笑吟吟地催促道:“皇祖母,大皇姐的车子已经入了宫,您该归去等着阿暖与阿澄这一对宝贝给您叩首了。”
太皇太后的身后,并肩立着当明天子陛下慕容芃与皇后汤伽儿,两人都是一幅啼笑皆非的模样,正劝着太皇太后回宫。
塞上明珠正冉冉升起,在慕容芃与汤伽儿一手打造下,边城早已旧貌改做新颜。边疆移民正式完成,现在从障日城到边城都是商贾云集,重现了当日丝绸之路的盛境,引得西域诸国前来凭借,光辉乱世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