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一个大胖和尚[第1页/共3页]
张君宝盘算主张,起家出来,到了寺门以外。从南斗寺庙门前去下一望影影绰绰,屋宇模糊,本来这山下不远处就是一座城镇。山前比起后山的崎岖荒凉倒是另一番气象,树林虽密却错落有致。一条石阶层叠而下,阶畔护栏支离破坏,虽年久失修,倒不失昔日澎湃之相。
馒头铺的隔壁是一间羮店。羹店掌柜探出脑袋来,冲着馒头店的掌柜说道:“嘿,老关头,还真让你说对了,这就是个假和尚。没听他临走还以“道爷”自称么。连自个儿都分不清自个儿是‘和尚’还是‘羽士’了,多数是个犯事的地痞使给了地保五吊钱。”时下比年战乱,官府没有闲工夫理睬乡间琐事,一些乡民胶葛都是地保出面结局。自先唐尚佛以来,一些乡民犯了官司常常到庙里遁藏,是以度牒被地保们倒卖也是大家皆知的事情。
那大胖和尚直将走出去,还嫌街畔人多,伸手扒开两边行人,自顾行走在街中心。说也赶巧,打前面来了一辆承平马车,双辕双马,车上满满地码着大酒桶。那酒桶巨大,足足有两人合包。
张君宝躺了约莫有半柱香的时候,展转反侧难以入眠。忙活了一天倒是滴水未进,腹内饥肠辘辘,嘴里唇焦舌敝。暗忖:在这田野荒寺挨一晚倒是不难,怕是到了明天只会更饿。如此饿上几顿,却还如何赶路啊!张君宝内心策画着,又想:不以下山碰一碰运气,若能找个农家化点吃食,填裹肚子,也是好的。
馒头店的小伴计瞧见张君宝递还的馒头,忙伸手接过,并号召道:“劳烦客长了。客长是来买馒头的么?两文钱一个。”
小伴计一扭身便把这两个馒头推到张君宝面前,说道:“客长,实在不巧。今个被那大和尚一闹还没开张。如果您不嫌弃,这两个馒头您看……”小伴计会来事儿,看张君宝不似乞丐,却又落魄,还一脸矜持,便不言恩赐二字。
张君宝弯身捡起刚才被大胖和尚丢在地上的另一个馒头,拂去薄土,至心想吃。但又想起师父常日的教诲,却悭贪意,向前一步递还给小伴计。
馒头铺的掌柜仍不进屋,接着大胖和尚的话茬,道:“佛爷您可慈悲吧,我这小馒头铺子可花不起银子。两个铜钱一个馒头,我都干了半辈子了。你如果有银子便去那翠香楼,可别拿我们这小本儿买卖开涮。你还别说叫花子,花子也没有上我馒头铺的理儿,我这内里尽管买卖馒头,不坐客吃食。”掌柜的言下之意:叫花子乞食都是讨一些主顾吃剩下的残羹剩饭,没有到饭铺里讨要整菜的事理。
两匹马的辔头被那大胖和尚死死攥在手里,乱蹄低吼,鼻孔喷出团团热气,却也没法挪动半分。张君宝瞧去,只见大胖和尚双足堕入空中寸余,被那马车顶着,今后拖行了足足有二尺之远。这大胖和尚,两膀两股皆具神力,不容小觑。
大胖和尚嗓门宏亮,直震得张君宝耳朵嗡嗡响。围观的数人中有离得稍近点的,从速拿小手指儿用力地捅捅耳朵,或用手掌捂住耳畔用力按压了几下。嘟囔着“这大和尚的嗓门真大”等等。
那大胖和尚额头上还沾着红色的面尘,摔打着大袖子,来回掸着尽是油污的僧袍,口气也毫不逞强,回道:“你这掌柜的齁小家子气,不就是几个馒头么,赊不起账还做甚么买卖?你看爷像是没银子花么?奉告你,好多人列队给爷送银子呢。我是看你端庄做买卖的铺子才出去的,叫花子上门都没有拿棍撵的事理。哼,你这馒头我还不要了。”大和尚说着从怀里取出两个馒头,就要丢在馒头铺门前的竹钵篮里。想来这大胖和尚必然是饮噉兼人,戋戋两个馒头也不敷塞牙缝,干脆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