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三尺翠衣[第1页/共2页]
郡守的崇拜之情油但是生,拜了再拜,不免热泪盈眶,长声感概:“将军,北塞那一役可谓是险象环生,甚是惨烈呐!”
见有马车远远地朝这边驶来,小童们从劈面跑将过来,大声唱着孺子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元灵均苦着脸,肉疼地瞪着已经啃去大半的饼:“女人,那是我的饼。”
“真的有神仙耶,阿爹没骗我。”
“一向砍不睡觉?真的好不幸,不如让姊姊去帮帮他吧。”
北国尚武,北国好歌颂。在南边,陈国,晋国,包含南诏鹤拓,到处可见到踏节歌颂之人,锄地归家的农夫农妇、入市开市的商贩、玩耍的儿童、羁旅的游子、周游各国的士人。
“我听阿娘讲,月宫里住着仙女姮娥和兔子,另有一个男人日夜不息地伐树,他好不幸,必定不晓得太阳神罚他砍的是一颗不死之树。”
本着“侄女的便宜不占是傻子”的精力,持续占便宜。公孙梓犀枕着元灵均的腿,很快便睡了畴昔。
“府君可考虑过,从那边引水,晋国几月未曾下过雨,百姓饮水都成了困难。”一名郡官极沉着地反对了这一发起。
累累白骨无人收,自古疆场哪有不惨烈的战役。
久旱无雨,非国度之运,百姓之幸。人们说,遭遇天灾,必是君王不贤。从古至今,历代帝王莫不为此战战兢兢。撤乐减膳,避殿祈福,登坛祭雨……为能祈求老天降雨,减缓旱情,南边诸国帝王均已支出实际施动,百姓为之称贺。
元灵均来到一块硬得像石头普通的土块上坐下来,遥眺望去,骄阳炽热地烤着大地,她心中不免会烦躁。眼看和樊姜商定的刻日越来越近,治旱一事还是一筹莫展。
马车分开里市,通往田郊的途中,偶尔遇见几个作歌颂的垂髫小童,拍动手,一起蹦蹦跳跳,叽叽喳喳,欢愉地像一群安闲翱翔的小鸟。
元灵均坐在车头卖力地摇着腰扇解乏,侧耳聆听途中传来的各种声音,不过半晌,浑身还是免不得湿得透透的。
这时,帷裳猛地向上揭开,明晃晃的日光打在脸上,元灵均举扇挡住。
面前荒凉的气象让元灵均心如刀割。她对政务一窍不通,但也明白地盘之于百姓的首要性,不但仅是百姓,还关乎一个国度的运气。如果没有粮食充饥,就没法扶养滋长后代,人丁便会急剧减少,没有人丁繁衍作为国度的底子保障,在悠悠乱世之下又何谈“治国”二字呢?
“说来话长,且容我睡一觉,醒来再与你细说。”
“好久不见,不测吧。”
“记得叫女人!乖侄女。”公孙梓犀拽过她的袖子,抖落出一张面饼,咬在嘴里,含糊地抱怨道,“这一起过来……差点没晒死女人我,想我这张娇容玉貌……也是晋国美姝啊。”
元灵均张大了嘴,瞪着在她身上摸来索去的年青女人,见了鬼般地嚎叫一声。
端坐马背上的公孙梓犀一听,顿时哈哈大笑:“姊姊不是从天上来的,不过要到天上去做神仙。小童,奉告我,去巴陵如何走?”
方才闻声她唤主君为侄女,又着一身翠色深衣,虽未佩带三尺剑锋,也足以猜出此人身份,那便是公孙府的十娘公孙梓犀,她曾万里赴戎机,替父兄驻守北部归婺,又在邕国公主薨逝后,朝廷无将帅可出的难堪局面下,决然接令北上声援北伐的雄师,且一战成名,人称“三尺翠衣女公孙”,敌军谈之无不色变,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让国中一众鲜衣怒马的氏族后辈汗颜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