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下不为例(第三更奉上,求月票!)[第2页/共4页]
当时戏曲舞台上的包公还不像后代已经被定了形,刚正不阿、铁面忘我,一张黑脸,额头一抹新月儿,三岁小孩都认得出来。当时戏台上的包公还是一个浅显的白面墨客,脾气上也不是那种火烧眉毛也沉稳如山的人,戏中的他非常诙谐风趣。
他又反问道:“那么,国公又是几时发明,纪纲并非那一起人呢?”
“嗯?”
纪纲对劲地喝了。酒,眼皮一撩,瞟着夏浔,指着棋盘道:“国公,这棋盘上的局势,对你可很倒霉啊!国公如果另有甚么杀手铜,该拿出来了!”
一处房间,只要一处袜糊着白纸的窗户,窗上贴着福字和窗花,过年的氛围还没有完整消去。
夏浔道:“忍得忍上忍,方成人上人。一枚小卒,何必计算!”
纪纲徵笑道:“隔墙有耳啊国公,定国公府,花圃相会,你们那番对话,恰被他看在眼里。呵呵,他倒不是成心偷听,正要去便利一下,不谨慎听到了罢了。”
纪纲便望着夏浔,殷切隧道:“那么,国公能够给卑职一个明白的答复了么?”
阳光正照在窗户上,透过窗纸再映进室内,光芒温和了很多。一张粗陋的木床,床上放着被褥,床前不远有一张方桌,方桌上摆着一张棋盘,中间另有猪头肉、卤豆府、炒黄豆等几样下酒的小菜,一边一只细瓷杯子,杯里盛着清澈的酒液。
朱棣是个戏迷,特别喜好神神怪怪的剧目。明天的这出戏演的固然不是神怪,却也很成心机,这出戏叫《陈州粜米》,是一出元朝时候的杂剧。讲的是大宋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颗粒不收,群众饥至相食。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去救灾。他们不但擅自举高米价,大秤收银、小斗售米,大肆搜刮百姓。并且还用敕赐紫金锤打死同他们辨理的农夫张古。张子小古上告到开封府。包拯微服暗访,查明究竟本相,为受害者雪冤的故事。
夏浔道:“棋已走到这一步,你另有退路么?”
夏浔微微抬起眼晴,直视着他,悄悄问道:“如果……”我还是不肯呢?”
“没有!”10楼纪纲决然道:“本来,我们也觉得国公这一回在灾害逃!那位爷已筹算策动本身的力量,将事情全数推到许浒等人身上,舍卒保帅,摘清国公,救你出险。国公,别看现在他们仿佛已经具有了一面倒的上风,那位爷手头把握的力量也不小,再有我这个内奸……”呵呵,必然能够胜利!”
纪纲看了看棋盘上的局势,苦笑道:“不错,陷得太深了,我这盘棋,现在只能像我这颗过河卒子,有进无退,杀个鱼死网破了。”
徐娘娘坐在他中间,趁着中间稍停的间歇,对朱棣道:“皇上,这奉旨赈灾的人本来挽救百姓于危难,成果适得其反,百姓受了天灾,还要再受他们盘录,皇上高高在上,耳目不灵,官员们又是官官相护,不免就受了蒙蔽,幸亏这包拯徵服而去,若他大摆仪仗,恐怕就看不到本相了。”
“哦?这么说,那些事是出自你的手笔了?”
这倒是公允之论,夏浔不由点了点头。
“那么……”你如何晓得,我留有背工的?” 纪纲苦起脸来,抱怨道:“国公,您狸大小瞧纪纲了吧?跟了您这么久,纪纲再蠢,也该学到点本领吧?从您入狱前后各种,再加上……”呵呵,卑职还特地重视了一下您家里的环境,国公莫怪,纪纲可没有窥人隐私的风俗,只是重视一些蛛丝马迹罢了,由此如果还不能有所判定,那真是有负国公的种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