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一万年太久[第1页/共7页]
朱允炆迟疑半晌,叮咛传见户部侍郎卓敬,一见卓敬,朱允炆便拍案斥道:“燕王,乃朕骨肉嫡亲,你怎能做此建言,诽谤皇亲,伤朕叔侄豪情?”
齐泰蹙了蹙眉道:“但是锦衣卫……,这群凶鹰恶犬,一旦起用,不免……,我还传闻,派去主持其事的人,就是阿谁用计害了你的门生,在朝中大大摧辱了你一番的阿谁杨旭?”
他看了看杨旭,说道:“朕在先帝身前,曾经见过你,当时候,你在宫中当值吧?”
一看这份奏疏,朱允炆就有些坐不住了,他方才即位,固然日夜盼望撤除这肉中刺、眼中钉,却怕本身急不成待地提起此事,让臣子们感觉皇上生性凉薄,现在有臣子先行建言,这就好了,高兴之余,忽又想到卓敬这份奏疏是循正规渠道递进的,通政司、文书房,也不知有多少人看过了,万一此中有别人耳目……
见了太傅黄子澄和兵部尚书齐泰两个亲信,朱允炆便取出卓敬的奏疏,说道:“两位先生,现有户部侍郎卓敬,建言削藩,并提出了对策,朕心下非常踌躇,不知两位先生觉得如何?”
要晓得江南重税实在也是有辨别的,那边的民田税赋并不高,税赋高的是官田,这也合适自古以来一向的端方,但江南恰好官儿最多,江南的官田比例也极高,这笔帐算下来,关乎他们家属的切身好处就极重了。内里详情朱元璋是晓得的,以是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减免江南税赋,朱允炆却不晓得这些景象,听那些官儿们说的在情在理,不由连连点头。
朱允炆见他神采发白,神情谨肃,声音也有些发硬,还道是他见了本身有些严峻,心中大为对劲,便呵呵一笑道:“先帝比朕严厉很多,真不知你在先帝面前,如何支撑下来的,不要这般惶恐,朕与你早有缘份呢。记得,你当初与杨氏宗族因为父母之事起了抵触,事情一向闹上了朝廷,当时朕在先帝面前,还为你说过持公之语。”
黄子澄则以为,正因为燕王久居北平,军中有很多部下,如果草率拿他脱手,风险便更大,不如对燕王先作安抚,同时剪除他的羽翼,从其他诸王动手,待诸王都被削掉,最后只剩下燕王一个光杆儿,他孤掌难鸣,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他擒获。
并且,明朝赋税极低,不管是田税还是商税都是三十税一,姑苏、松江等富庶地区的重税是相对于这个遍及税率而言的,以上四个地区,一向都是江南乃至全部天下最敷裕的地区,要说这“重赋”重到了这些地区没法接受,隔绝了处所经济生长,却也一定。
夏浔仍然不明以是,却又不好向佥事大人问起,只得承诺一声,跟着他步行往皇宫行去。
卓敬与他是老友,平时交换对朝政的观点,早已达成诸藩强大,必成祸乱之源的共鸣,一听这话,便道:“以行兄所言甚是,诸藩当中,若论带兵日久者,唯有燕藩,并且懿文太子和秦王、晋王已接踵过世,燕王现在已成已成诸藩之首,更具威胁,依我看,莫如将燕藩调离北平,釜底抽薪,可弥祸端。”
夏浔此番重新回到宫中,其间却已换了仆人,夏浔看着宫中一厅一柱、一草一木,心中也觉黯然。
计议已定,便是动手对于周王了,但是周王做事虽不及燕王谨慎,要找些削其王爵的罪名出来也不轻易,周王倒是在洪武年间擅自去过一趟凤阳,这是能够当作谋反的大罪,但是当时洪武天子还在,固然峻厉斥责了儿子一番,却并未穷究,现在怎好旧事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