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二章 大结局(终章)[第5页/共5页]
“有劳了。”宋楠缓缓坐下,渐渐环顾暖阁中的安排,但见之前张太后所用的统统物事均已改换,屋子里显得更加的简朴和随便,奇特的是,在墙角的水竹上方的墙壁上,宋楠看到挂着一柄上了鞘的刀。那剑鞘是新的,并且镶了珠宝,但从露在外边的刀柄来看,那把刀明显不是宝贵之物,粗鄙的刀柄上还缠着黑乎乎的布条,跟这刀鞘完整不符。
(全书完)
“……余平生修身矜持,少年时便立下为国尽忠之志,入仕后得皇上恩宠恩师提携,忝居高位。然余上负圣意,下负百姓,为名利私心所扰,乃至于昏聩耳目,做出有悖人臣之举,实愧对先皇,愧对天下人。余每思之,泪下如雨,锥心似狂,实难自谅。余心本无悖逆之心,然究竟俱在,百口莫辩,先皇已去,何故辨白?泉下见先皇之日,先皇亦可恕臣,谅臣否?……”
宋楠浅笑道:“已经挺好了,拿笔来,我署上题目,明日去内阁给杨大人他们看看,再点窜点窜。”
那身影凝然不动,半晌后出声道:“王爷对哀家那柄刀感兴趣么?”
杨廷和费宏的死公然引发朝中旧臣们的不满,不是他们不该死,而是这类死法实难服众。但锦衣卫诏狱随即出示了杨廷和的狱中日记,内阁颠末研读以后分歧以为,杨廷和和费宏之死确系他杀,杨廷和临死前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为其萌发死志的明证。
“听镇国郡王的叮咛,你们都退去吧。谁也不准出去打搅,都离的远远的,哀家跟镇国郡王有大事商讨。”帘幕后的太后摆手叮咛道。
本身虽无篡位之心,但实在却已经篡了位。但是承诺了正德,承诺了公主的毫不篡位的承诺又如何?将来又将如何面对这个究竟?本身本来下定决计鼎新朝政,将这个大明朝朝立宪轨制上去引,但现在天下事本身儿子的,也几近划一于本身的,本身还能这么做么?
宋楠愣了愣道:“太后?哪个太后?”
固然很多人的心中另有疑问,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涓滴没有体例,幸亏让他们感到安抚的是,镇国郡王宋楠上奏皇上宽恕了杨廷和和费宏的家人,令其举家外迁回客籍,子孙永久不得入仕,也算是保全了杨费两家的血脉。很多人对宋楠此举甚为不测,同时也对宋楠的观点大为窜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