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愿终成[第1页/共3页]
秦军主帅李凤,乃是山地战的其中妙手,又极其熟谙川中的地貌气候,自挥兵出境以后,推锋而进。驻守江油的成将巩良迎战不敌,拒降被杀,守兵崩溃,江油失守。成主闻警,忙令大将军李寿统兵五万阻敌,却被李凤连破数次,李寿败走,秦军阵容大振,复攻绵竹。同时,秦州刺史杨难敌多发粮秣军器兵甲,供应不断;戎州刺史邓恒遣偏师一万,沿着岷江南下,往略汶山郡,从侧翼照应主力军队。固然蜀道难难于上彼苍,但正奇两路秦军势如破竹,一起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成都。
放眼天下,诸地皆平。吴帝苏峻,仓猝手札一封传往洛阳,表达了对秦帝的尊崇和敬佩,情愿以兄礼奉之,只欲吴与秦划江而治,勿要互犯。但此时秦混一宇内的法度,已经飞速迈起如何得停。未几,秦廷集结十万征南雄师,拜谢艾为江南道大行台,随即江陵城内,开端一片繁忙起来。
邯郸的失守,意味着赵都襄国城,就此成为毫无屏藩的孤城,完整透露在锋芒锋利的秦军刀下。而君主大败亏输,地盘接连沦丧,赵国朝堂上,竟有风雨飘摇日暮西山之感,民气惶惑不成整天。石虎将来得及喘口气的时候,秦军已然大至,襄国迎来了存亡之战。
再逾十年内,秦军南定淮扬,收治交趾;西平巴蜀,镇抚边羌;北荡大漠,重击边塞游胡;往东完整剿除燕国余孽,赛过丽番,终究做到了廓清天下、一统万邦的弘大局面,好算得乱世皇朝。今后大秦威名,震慑远方。
岭南王陶侃,凭弹丸之地对抗吴国的征讨,而能在险境中多次求生,皆因有秦军的暗中互助。秦军伐燕前夕,陶侃病死,临终叮嘱其子陶夏,以两郡之地降附中原,诚恳归命,方能贻福子孙。陶夏遵循父命,亲往江陵谒见谢艾,岭南不战而得。
太子石邃及梁王石挺等出逃,北奔河间。行至半途,石挺杀死石邃,自主为帝。得闻此讯,常山真定城中的石闵回绝石挺的诏旨,竟也悍然称帝。大敌压境之际,常山、河间仍然相互攻伐,俱斥对方为逆,本身为赵室正统。
成国境内,草木皆兵。庞大的压力层层积累,终究有了发作。成国大将军李寿,不甘坐以待毙,率先发难,杀掉赐酒的钦使后,一不做二不休,在宫中内应共同下,率亲信一举攻入皇宫,废杀了李期,自主为帝,并号令海内统统力量,抵当秦军。但是此举已然迟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在秦军强大而快速的推动中,朝野高低,很多人都已乱了心机,不肯徒劳无功白白送命,一盘散沙终难凝集。
跟着老成慎重、善抚民气的司马承就任益州刺史;老将彭俊转任益州都护后,八月,谢艾晋位骠骑大将军,升任枢密副使,加副相国衔,并奉诏进京述职。达到洛阳后,高岳与他久别相逢,非常欢畅,君臣相聚甚欢,乃兰交几日秉烛夜谈。且因谢艾仗义执言,高岳将李凤功过相抵予以赦免,但命他与邓恒互换,转镇戎州。
到得年底时候,秦军已成囊括之势,不成反对。河间朝夕而下,石挺北奔幽州范阳郡,韩雍使杨坚头、石生二将往攻,破之,石挺受伤被俘,押送洛阳后被斩首示众。石闵自发难以支撑,也主动放弃常山,北遁上谷郡,杨韬衔尾急追,大有斩获,唯石闵来回接战竟至九次,勇悍难敌,后坐骑中箭力竭失蹄,石闵为雷七指斩伤,落马后自刎身故,赵国至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