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司马师讨伐毋丘俭,郑袤项县用计。[第1页/共3页]
司马师不由欢乐鼓励,遂聚文武于中军帐中商讨。
司马师听完,倒是笑言:“如此小疾岂能挡得住师乎?”
言谈举止之间,并不觉得然:“师必亲率雄师出征,不要再议!”
王基得了南顿城,马上守住南顿,安营扎寨,只待毋丘俭前来。
王基说完,单膝跪地:“大将军,请让基带兵取南顿。”
“此正合我意,如此便由司马昭为统帅,出兵征讨毋丘俭。”
果如王基所料,王基兵至南顿之时,守城兵士马上大开城门,只把王基兵马迎进城去。
钟会、王肃也皆附议尚书傅嘏:“大将军当亲临火线,带军征讨毋丘俭。”
“江淮之兵因耐久对阵东吴,战役力甚为刁悍,且毋丘俭、文钦等人蓄谋已久,志在必得,叛军锋锐之势难以抵挡。大将军如不亲为统帅战前御敌,只怕一旦开战,战事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安妥措置,恐怕将对我大魏将士倒霉,如此,便有能够危及大魏社稷。依臣之议,当由大将军亲为统帅为妥。”
司马昭见司马师意颇断交,方退回本列,不再进谏。
“南顿乃是屯兵之地,得者可执胜负牛鼻,故不成只深沟高垒,当即提兵,星夜倍路而取之方可。不然,如此首要之地必被毋丘俭先自取去。一旦毋丘俭取了,则据天时,只怕到时进犯起来非常吃力,我军伤亡必定增大。如此,不若让基带兵前去,先行夺之为妥。”
然,毋丘俭还未前来之时,而毋丘俭帐下大将史招、李续知王基已取了南顿城,因担忧洛阳城中家眷性命,便就反叛毋丘俭,接踵率部前来南顿投降王基。
命荆州刺史、监军王基领前部兵马为前锋,一起直取镇南。
司马师大殿之上一锤定音,马上排兵布阵。命司马昭镇守洛阳,总摄朝政,其间不准懒政怠政,以保雄师粮草东西供应。
司马师不由涕零,向前一步搀扶起监军王基:“准!”
然,待毋丘俭、文钦到了南顿,方知此城已被王基所占,无法不敢进犯,只得又引军退回项县。
王基不由大喜,马上引前部兵马直取南顿。
就在司马师点头应允之时,司马昭倒是出列禁止:“大将军左眼熟得肉瘤刚由医官割毕,目前尚未病愈,怎能带兵兵戈?不成,千万不成!”
光禄勋郑袤躬身献计:“其人虽长于战略然却不明事理,故所做之策多有缝隙,若洞察秋毫,必可破之。而文钦不过一介武夫,有勇无谋,更不敷为虑。叛军将士虽久居边关,精锐且士气畅旺,但其家眷已被大将军集合节制,故知大将军亲来,必也不会耐久,假以光阴,必会顾虑家眷性命而分崩离析投降大将军。故,大将军与叛军对峙于两军阵前,只需深沟高垒,避敌锋芒,以挫其锐气,叛军必败无疑。这恰是当年周亚夫安定吴王刘濞兵变时所用之策。”
司马师听完,点头称善。
“叛军本可长驱直入,一起直奔洛阳,然毋丘俭、文钦倒是兵至项县而停,安营扎寨不动,实乃毋丘俭、文钦惊骇大将军,惊骇大魏兵马,信心不敷而心存疑虑而至,由此可见,毋丘俭、文钦之兵士气已然由盛转衰。何况项县四周百姓皆不想生兵变之乱,皆盼大将军快速平叛毋丘俭。故,我雄师应顺势打击以彰显朝廷严肃。然现现在大将军却只依郑袤之策停止进步,构筑高垒,此乃示敌以弱,基甚觉非用兵之道。如果叛军深切内境劫夺,掠走我将士家眷,定会让我军军心不稳。而受毋丘俭、文钦所勒迫将士,也会感到罪孽愈发深重,难以被朝廷谅解,便会干脆背叛到底。更何况光阴一久,东吴必会顺势攻取淮南,谯郡、沛郡、汝南等地将沦为火线,影响庞大。而南顿储有多量粮草,充足雄师食用四旬日。基跪请大将军让我带领前锋将士进驻南顿,死守城池,禁止叛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