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齐王曹芳居西宫,高贵乡公赴洛阳。[第1页/共2页]
“哀家准奏。”
而司马师,此时也在司马府中沉闷不已。
司马师脱口而出。
诸位亲信、智囊听了,也皆称善。
曹芳见状,颤抖着双手扶住御辇,不觉放声大哭。
曹芳如何不知,如果送行大臣被司马师惩罚,只怕会有掉头之嫌。
西宫
崇高乡公曹髦无法,只得当即带上家人和侍从跟从太常王肃一起南下,过北邙山进洛阳。
“大将军莫非不知,彭城王曹据乃是先祖武天子之子,按官方辈分来讲,乃是哀家之叔父。莫非皇宫当中,有让侄媳做太后的吗?此岂不有悖人伦,此乃其一。其二,如果新帝由曹据来做,大将军细心机来,先帝又该当如何?不管皇宫礼法还是官方民风,莫非先帝一支绝后了不成?如此,于国于民,则都倒霉。既然于国于民倒霉,又如何无益于大魏社稷?莫非大将军未曾思虑吗?不成,哀家绝然不能承诺!”
太后却也变的洁净利落,既然大师都讲明话,那就直接说好了。
司马府中。
如此,竟然又成了太后之意。
“既然如此,马上前去永宁宫,只让郭太后决计。”
郭太后叹口气,也只得准奏。
正巧,北邙山中有玄武行宫,太常王肃便就安排曹髦玄武行宫暂歇。
郭太后当然不能发起。
泪如雨下,不觉哭声越来越大。
齐王曹芳刚走出嘉福殿,只见殿前文武百官皆都立于两边,眼含泪水,冷静送行。
有理有据,合情公道的辩驳了以曹据为帝。
此时御辇当中的曹芳,仍然惊骇司马师。
“臣观崇高乡公曹髦,乃文天子之孙。此人温恭克让,能够立之。”
郭太后绝然不会发起新帝人选。
郭太后一句话刚落地,司马师并群臣便齐齐躬身:“臣等接太后懿旨。”
俄然,围在御辇中间一名老臣大声呼喊。
这一声,忽的如同惊雷般响彻嘉福殿殿前。
齐王曹芳永宁宫中与郭太后挥泪道别,乘坐御辇从嘉福殿南门而出,前去西宫。
“既然太后如此说,臣思之却为不当,只是依太后之意,该当立何报酬帝为妥?”
司马昭则是坐于案右,眼睛只盯着司马师。
氛围倒是凝重。
司马师倒是并不睬会,只眼看郭太后:“太后也知齐王已暂居西宫,然,国不成一日无君,现臣拟得人选,按祖训礼法,当得太后恩准。”
太常王肃倒是实在,直把来龙去脉讲个清楚:“此去都城,只怕想去去得,不想去也得去得,那里能由得了你?”
侍从马上依太常王肃安排,让崇高乡公曹髦夜歇前殿。
侍从无法,只得禀告太常王肃,王肃不由寂然起敬:“大将军果未看错此人。”
此次倒是不问太后可否,而是直接表白能够立之。
司马师稍作深思:“除曹据以外,可另有人选?”
司马孚一声呼喊,一刹时群臣如同被唤醒般,也皆悲声呼喊:“陛下,当保重龙体啊。”
马上发下命来:“只依崇高乡公之意,居于偏殿当中。”
御辇缓缓而行,仿佛不想分开嘉福殿。
郭太后端坐龙凤椅内,抬眼看着带领群臣而来的司马师,有气愤,也有迷惑:“哀家已然依了大将军之意,颁了懿旨,给了御玺绶印,齐王曹芳也已暂居西宫。本日大将军为何又带群臣前来永宁宫?大将军可知,即便是宫中灯火见了大将军也是心惊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