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桓范高平陵献计,司马懿三劝曹爽。[第2页/共4页]
踌躇未定时,司马鲁芝、主薄杨综扣问参军辛敞:“参军,该当如何?”
不管如何样?曹爽还是有些不甘。
“想必姐姐已然晓得洛阳城兵变。”
桓范一句话,如同拯救稻草般被曹爽死死抓住:“大司农,你可来了,司马懿兵变,到底该当如何?”
“国相,莫要惶恐,桓范来了。”
此时的洛水浮桥,司马懿正携殿中校尉尹大目一脸虔诚的指洛水为誓。
世人听闻,皆马上翻身上马,马跃前蹄,劈开府门锁链,杀向平昌门。
桓范倒是有些焦急:“国相,只怕夜长梦多,事不游移。”
“太尉蒋济与国信赖。”
桓范见曹爽踌躇,正欲再讲,忽听大帐外报:“报国相,司马懿信使携司马懿信来见。”
马上返回洛水河对岸回禀曹爽:“司马懿指洛水为誓,所言皆实。”
“进!”
说完,细心把司马懿洛水为誓的景象又细说一遍:“司马懿神情果断虔诚,绝非有诈!”
何如,说的口干舌燥,曹羲倒是置之不睬。
曹爽马上接了展开来看,见司马懿信中言,如果投降,只削职,不伤性命,且留爵位。
司马懿怒拍帐前军案,从先帝托孤之时提及,历数曹爽朝权专政之处,说的义愤填膺,肝火冲天!
这话问的明白。
曹羲不睬,曹爽又在踌躇当中,一时候只急的桓范如热锅上的蚂蚁普通团团转。
“想当年先帝临终之时,曾托孤曹爽、司马懿,然曹爽倒是机谋司马懿,导致司马懿大权旁落,后曹爽独揽朝中大权。然曹爽独揽朝权倒是不思先帝托孤之恩,大行大逆不道之事,生无君不臣之心,此为不忠不义!现现在,司马懿兵变洛阳,不过是拨乱归正罢了,所针对者,乃是逆臣曹爽。现在司马懿持大义,必能兵胜洛阳城,伏法曹爽。”
“啪。”
三人听完,只觉司马懿对于大魏社稷,不愧为栋梁!
此时的洛阳城内,又有多少像桓范一样在紧急关头面对存亡决定的人!
历数结束,语气放缓:“懿实为无法,只得起兵,奉太后懿旨拨乱归正。然曹爽毕竟是曹氏宗亲,与臣一样乃是我大魏四朝老臣,若果曹公就此罢兵,也是我大魏百姓百姓之福。既然如此,也只是削去曹公官职,不伤曹公之命,留曹公爵位。”
当殿中校尉尹大目呈现在曹爽面前时,曹爽几近惊呆了。
尚书陈泰倒是复苏:“太傅切莫如此,只是负国相之托前来扣问,如果国相投降罢军,太傅该当如何对之?”
桓范手舞足蹈,一下子惊到了曹爽:“大司农如何如此欢畅?”
到了大帐当中,只见曹爽兄弟三人手足无措,相拥而泣。
鲁芝说的,句句含血。
“天子安好,现屯于伊水南岸。”
辛毗回家将此事奉告女儿辛宪英,辛宪英倒是感喟:“世子本是要担当魏王君位之人,担当君位不能不忧愁,管理天下社稷不能不惊骇,然世子不但不忧不惧,倒是高兴至此,岂能悠长?”
桓范见曹爽心动,马上急催。
桓范见曹爽自见尹大目后,倒是不再呼唤本身到中帐当中,非常愁闷,晓得曹爽必还在踌躇当中,无法,只得去寻曹羲,再言拔寨许昌,携天子以令诸侯之策:“大将军另有何顾虑之处?现洛阳城南就有大将军所领之军,且洛阳城外屯田之军也在,大将军召之即来,召之大将军麾下后,兵力必定大增,且洛阳距许昌不过一日之地,如果现在拔寨,半夜即至。另有甚么可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