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三 春来雨露宽如海(四)[第3页/共3页]
“父皇不在乎,儿臣倒是要在乎的。”朱慈烺道。
“吏治废弛了,民气那里能安?儿臣觉得这是本末倒置。”朱慈烺道。
“今番到了大明,才晓得上百姓风,公然是礼节之邦。”那金鹏图汉语说得磕磕巴巴,只是尽力咬字道:“从天津过来不管是船埠苦工,还是田中农夫,竟然都穿戴衣服劳作。天国氛围,实在让人钦羡。”
“如何还没改?”崇祯正色道:“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要谨慎慎重。但是做事也要雷厉流行!像这等部寺增加,大不了就是个冗衙,实在没用再裁撤就是了,当得甚么?春哥儿没有少年人的轻浮是对的,但也不能老成得近乎老气。”
“大明到底是煌煌上国,固然有流寇、东虏这番残虐,但毕竟能够安定。”一个口音奇特,身穿大明服饰的男人举着酒杯,笑道:“为大明能够早日安定祸乱,诸君请尽饮此杯。”
崇祯一噎。
“父皇放心,儿臣对于亲戚也是多有保护的,不然也不会让晋、德、衡三藩入股金矿了。”朱慈烺道。
崇祯想想也是,但他又思疑入股金矿实在也是个坑,只是没有根据不能无端质疑儿子的品德。
“金鹏图,这回到了大明都城,可有何感触?”那大明服饰的男人对筵席上的一人直呼其名,那人却也处之安然。
与他同桌共坐的人纷繁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你是国度储贰,现在朝政多报与你裁断,还要甚么差事?”崇祯一愣。
除了天子这边一向说的是“午门献俘”,在京师高低的各处衙门的通报上,都用大大的墨字写着“公判圣裁”。不但仅是名字分歧,其含义也相差了千万里。不过很少有人存眷这两个词的辨别,只感觉前者夸大俘虏的身份,后者夸大这场典仪的性子罢了。
崇祯点了点头:“可。”
“请父皇见教。”
崇祯一一应允。
鸿胪寺第一次离开礼部的指导措置如许大范围的典仪,显得兴趣昂扬。在一番赶工当中,全部献俘——公判的流程参照万历献俘礼与崇祯九年的献俘礼法定。
“林译官有所不知,京师曾经人丁上百万,车马如流。畴前年发作疫病,乃至于厥后闯逆入京,鞑虏劫夺,现在的京师已经不如曾经的一半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
“太祖时是建国定鼎之际,成祖灭安南为开疆拓土之功,故而前以多数督府、兵部宣读露布。”朱慈烺道:“此番安定东虏只是我朝边患虏乱,属于海内犯法,该由都察院揭露公诉,天子圣裁。”
“家事。”朱慈烺一笑:“此番国难,倒是让儿臣看破了些亲戚的脸孔,就算祖宗有亲亲之义,儿臣也顾不得了。”
“父皇,儿臣还想讨要一桩差事。”朱慈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