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三 欲牵青色上柔枝(六)[第3页/共3页]
因而汉官再次呈现了弃官叛逃的风潮,最高的一日竟然达到了十余人。
陈名夏字百史,江南人氏,乃是崇祯十六年的探花郎,初授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这个起点是高标准的清流线路,只要本身不可差踏错,大明国运不败,四十余岁入阁辅政是没有题目的。
于此同时,回到济南的朱慈烺连夜见了吴甡、李遇知、李邦华、孙传庭等人,商定整夜,终究决定在朝堂上鞭策《特赦令》的颁布。
投降外族本来还能够说是身不由己,但搏斗汉家百姓就有些过分度了。
之以是将满蒙朝鲜也列入此中,乃是特赦令中还规定了叛逆、投诚、投降、就擒四等景象。叛逆是反戈一击,于明军战局无益者。遵循《特赦令》,叛逆者不但赦免本罪,还能叙功。投诚则是在两军对垒时,带领部下归正,而没有背叛一击。这类环境也能叙功,当然功绩不会很大。
谁都不肯定陈名夏是否真的获得了善待,并且朱慈烺也不成能真的给陈名夏一个高官厚禄的报酬,不然就违背了人力资本办理原则中:表里公允。并且物议汹汹,万一有人丁无遮拦捅破了“令媛买骨”的窗户纸,结果就会大打扣头。
在满清,陈名夏官复原职,旋即又擢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以是说,他比那些闯来降闯清来降清的失节官员更多了一次降而复叛的经历。
李自成逃离北京以后,陈名夏没有留下事清,但是他跑到半路,传闻江南在大兴“顺案”,要严惩失节降闯的官员,便又逃回了北京。
首恶名单里都是满人和投奔较早的汉人,这些人并不把明廷放在眼里,也不信明廷能拿他们“明正典刑”。那几个被列入汉奸名录的却不能不在乎,因为他们另有很大的干系在南边。人们常常有“眼不见为净”的思惟,哪怕对你叛变从虏不屑,但也不至于大义凛然割席断交。一旦这类肮脏肮脏被人翻出来曝晒,那么本着趋利避害的心机也会断绝来往,视作陌路。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手足耳目。
只是皇权遭到侵犯毕竟不是一件令人欢畅的事,崇祯是以连着五天不肯接管朱慈烺的晨昏定省。但是他这一点点小别扭也没有毛病到朱慈烺,归正朱慈烺早就给这位皇父贴上了“不成熟”的标签,每天按例去领一碗闭门羹,尽尽人子的任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