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五 粉身碎骨浑不怕(十三)[第2页/共3页]
“将军听过冲突之说么?”朱慈烺又问道。
朱慈烺走在前面,想来想去也只要在一小花圃活动一下腰腿。他一边毫无形象地迈着弓步,拉伸腿部肌肉,一边道:“明天没骑马,身上筋骨就像是绷住了一样。真不晓得平了虏丑顺贼,整日呆在宫里还如何活。呵呵,看尤将军面色凝重,但是有甚么心头之惑?”
“殿下不也说,内哄只是徒然让外人占了便宜么?”尤世威并不感觉太子的解释公道。
尤世威当然不会反对。
——这口气,清楚就是在说皇太子殿下没事瞎忙活!
“唔,这个啊,我记得当年杨嗣昌说过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朱慈烺站定,扩胸转腰,道:“我族从汉武得名,是为汉族,至今千七百余年,有武功,有武功,也有被外族搏斗残虐的不堪之时。但是嘛,你我是甚么人?”
“我写了很多东西,有些人就觉得我无所不知的,实在大谬!”朱慈烺朝洪祖威点头道:“唯有天下千百万人集思广益,拾遗补缺,才气真正复兴大明,让百姓们过得更好。我开了个头,你、徐榭,另有成千上万的人能够跟上,这就很好。”
朱慈烺起家,周后已经镇静叫着赐座,又抱怨道:“这些日子,也不晓得你在忙些甚么,晨昏定省都懒得做了?”
李之藻作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文辞更贴合士大夫口味。朱慈烺只是将这套书改了个名字,定名为《逻辑学》,旋即命人雕版备档。甲申之变的时候,也一同带到了莱州,作为重点书目停止刊印。
尤世威没有跟这些“小”参谋们一起分开,走到朱慈烺面前报导:“殿下。”
“恰是,”朱慈烺点了点头,“一阴一阳谓之道,天下万物不过阴阳。这便是底子的冲突。在东虏入关之前,我大明天下,是我帝室与闯贼之间的冲突。而东虏一来,情势天然变更,成了我汉人与他满洲人之间的冲突。刚才我说了统合伙源,能够对明军动手。现在这条,倒是为了民族大义,要有能够包容闯贼的胸怀。尤将军,你统领总参谋部,着眼就该从这天下全局动手才行。”
尤世威没想到朱慈烺会保举一本西欧人的书,想着本身连老祖宗的东西都没搞透呢,但又不能明说回绝,只是支支吾吾答允着,恐怕太子让他看完以后再交点读书条记之类的。
这套书的母本应当就是后代的《东西论》。作为一个理科生,朱慈烺很清楚情势逻辑对社会科学的鞭策力。他本来筹算成年以后找人翻译,没想到五岁时竟然在大内的书库里看到了这套书,定名为《寰有铨》六卷、《名理探》十卷,是李之藻与葡萄牙籍神甫傅汛际合作翻译的。
朱慈烺呵呵笑道,趁便保举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尤世威施礼要走,却被王承恩叫住了。只见王承恩满脸堆笑:“都督且不忙走,皇爷也一并召见。”
“千岁爷!”
“也没甚么精炼的,随便找个买卖人来都晓得这个事理。”朱慈烺道:“再者说,高杰如果另有一丝丝忠义之心,我军到日,他就该自缚请罪,接管改编。当时候,我说不定还会为了安抚其他军镇,给他一条养老的后路。”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无稳定色。RS
崇祯冷冷道:“本日南都诸臣送来表章,说是要犒劳东虏雄师,请晋平西伯吴三桂为侯爵,还要嘉奖辽东巡抚黎玉田,你可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