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 > 第1章 曹魏 魏文帝曹丕

第1章 曹魏 魏文帝曹丕[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宫的日子比兵戈更磨人。甄氏总在月夜弹箜篌,弦声幽怨得招孤魂。有次掀帘见她描眉,俄然冒了句:"陛下可知中山杏花开了?"惊得螺子黛断在眉间。倒是郭女王知心,总在子时送来煨在银吊子里的百合粥。客岁重阳带曹叡登高,孩子指着雁阵问:"父皇射得下领头那只么?"我笑着搭箭却射偏,看箭矢坠入云海时,忽记起十岁那年,父亲也是如许教我射落第一只鸿雁。

西征马超那年,在渭水畔见地了真正的狼群。西凉马队举着火把夜袭,绿眼睛在火光里活像饿狼。有次中军帐被掀翻,我和曹真背靠背砍了半夜,剑刃都崩出缺口。天亮时满地断箭混着冻成冰的血珠子,踩上去咯吱作响。父亲扔来袋马奶酒:"总算有点曹家儿郎的模样。"那酒辣得眼泪直流,倒比甚么嘉奖都痛快。

九品中正制推行那年,颍川陈氏的老太爷拄拐闯宫,族谱差点戳到我鼻尖:"魏王这是要断寒弟子路!"我指着宫门外列队的士子:"穿粗麻衣的墨客,十个有九个脚缠血布——从并州走到洛阳,够磨穿三双草鞋。"厥后汝南袁氏旁支带着田单投蜀,我倒松了口气。这烫手山芋扔给孔明,总比烂在自家锅里强。

延康元年的雪下得蹊跷,正月洛阳竟积了半尺厚。接过传国玉玺那刻,恍忽回到二十年前父亲教我读《韩非子》的傍晚。台下汉室老臣像群淋湿的鹌鹑,华歆念贺表的声音倒是中气实足。当夜在太庙守灵,烛火把高祖牌位照得忽明忽暗,冷风卷着雪粒往衣领里钻时,仿佛闻声父亲嗤笑:"龙椅可比马鞍硌屁股多了。"

江东密报说孙权造了三层楼船,比洛阳蒙冲大两倍。连夜召将作大匠进宫,成果新船在孟津裂成三截。现在躺在崇华殿闻安眠香,总感觉梁柱雕龙在游动。曹叡今早袖沾墨迹,说是临了《典论》残卷。我让他推开窗棂,四月柳絮涌出去那瞬,仿佛回到建安十三年赤壁——那年飘的也是这般遮天蔽日的"雪",只不过掺着火油和血腥气。

最揪心的还是子建。他在鄄城写下"煮豆燃萁",急报送到时我正在试冕服。玉带扣掰断两枚,还是郭女王捧着《论语》来劝:"君子笃于亲。"厥后他进京赔罪那日,御厨做了蜜渍梅子。可隔着十二道珠帘,见他鬓角白发,送到嘴边的梅子又搁回金盘。前些日醉酒,竟让钟繇把《洛神赋》抄满屏风,惊醒时月光正照在"凌波微步"上,恍忽见甄姬裙裾从字里行间飘过。

建安二十二年的铜雀台夜宴,东风黏得人发慌。子建白衣飘飘写下"飞阁崛其特起",我手里的玉耳杯快捏碎了。荀彧叔父凑过来讲:"至公子何不展箭术扫兴?"连发十二箭射落檐角铜铃,最后一箭掠过子建广袖。父亲抚掌大笑时,瞥见司马懿在暗处比了三根手指——多年后才懂那是"三思后行"的提示。

建安十三年赤壁那把火,烧透了我骨子里的天真。带着三百死士在乌林找渡口时,江风裹着火油味往喉咙里灌。有个荆州降兵俄然指着对岸喊"火鹧鸪",转眼整片天都烧红了。张辽老将军把我按进泥塘的刹时,他后背已扎满带火的箭矢。那晚蜷在残破楼船里,攥着他给的半块虎符,对岸战鼓震得胸腔发麻。终究晓得父亲常说"慈悲心肠要藏在铁甲底下"是甚么意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