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无相分第九[第2页/共2页]
华语「一来往」。声闻第二果。谓其当于欲界的天上、人间,各受生一次也。此位除断尽三界见惑外,须更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证得之。当断一至五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六品为果;别名「薄淫怒痴」。
阿那含:
「佛陀!您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但我并没有固执我是离欲罗汉的动机。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罗汉道的动机,佛陀就不会称我为阿罗汉,那么,佛陀也不会讚歎我是欢乐修阿兰那行。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以是才称为是欢乐修阿兰那行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一相无相分第九*
「不会的,佛陀!如何说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甚么法叫做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是彻悟我、法二空,不再随妄境动念,只是寂然如如,才为此立一化名。佛陀!如果阿罗汉起了我得阿罗汉的动机,那么,就是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等法相对待别离,就不成以称为阿罗汉。
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界、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方证得之。当未断尽时为向,已断尽则具六神通,入无学位(前三果皆为有学位)尚须进趣修学也),所事已办(即断见、思惑之事已办),不受后有(将来的果报或后代的心身,曰后有),称为阿罗汉道。
斯陀含: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第一离欲阿罗汉:
华语「不来」或「不还」,声闻第三果。谓不再来,或不再还于欲界也。此位须断尽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当断第7、八品思惑时皆为向,已断尽第九品为果。
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人。
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本文论述所谓「般若实相」,非有相非无相,非一非异相,离统统相,便是实相。佛陀藉声闻四果为喻,废除有惑可断,有果可证的妄念。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