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通信[第1页/共2页]
小丁笑嘻嘻的和周四郎打号召,然后才低头看向满宝,笑道:“你mm可真敬爱。”
满宝表示没题目。
本年钱氏和老周头都不太想他去县城,但满宝提了,加上她也包管会紧盯着他,钱氏想了想,感觉没有千日防贼的事理,便让周四郎去了,她也想看看,这小子还不会赌。
一行人到了县城,便在城门口里分道扬镳,周大郎和周二郎周三郎一起去列队交税,周四郎他们则去卖东西。
满宝也咧开嘴乐,道:“我也感觉,小丁哥哥,你能用多少钱买我们的姜?”
每次周二郎或周五郎来县城,都会给他带来一封信,然后再从他这里带归去一封信,明显相隔不远,要说的话也能通过周二郎或周五郎传达,但他们就是风俗写信,这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了。
本年他们家有了一辆板车,要比往年青松一点。
周四郎:……用心的,他们必然是用心的。
而周家男丁多,周大郎带上三个弟弟,一个挑两个箩筐就差未几了。
他道:“现在很多生姜都能收成了,也就你们的品相不错,我才舍得给这个价的,我卖出去也就提了几文钱的价罢了,你们如果情愿,那每天都给我送一篓到县城来。”
周喜顿时不敢多问了。
但是,固然衙役们不下乡征收,但宣讲还是要有的,宣讲的任务就落在了里长的身上。
周家早早便把纳的粮税筹办好,装了袋子后放在板车和箩筐里。
周四郎吭哧吭哧的和三哥把板车推上坡,然后周二郎就接过板车,“行了,上面这一段我和大哥来。”
小丁笑道:“县城里有钱人家也很多的,人家吃个肉,吃个茶都是要放姜的,以是这姜是调味品,不像我们乡间人,逢年过节才有肉吃,也吃不起茶,这才显得它奇怪。”
为了路上安然,村里纳粮都是要一起走的,往年也只要村长家有板车,其他家都是把粮食放在箩筐里挑着去县城的,有的人家因为人少,还得雇驴车或牛车拉运,不然连着跑两三趟都一定能搬完。
满宝不在乎,“娘不会承诺让你一小我来县城的,并且白老爷家要干活儿,你得去干活儿。”
周五郎嫌弃,“去这么多人,万一把人家蜜斯给吓着了如何办?”
剩下的姜,周四郎拿到了集市上摆摊,周喜跟着一起。
客岁周四郎就是这么去的县城,当时他刚从白地主家帮完忙返来,得的人为还没来得及上交,带去了县城,在列队交粮的时候没忍住,把粮食交给三个哥哥看着,本身就浪去了,这一浪就把周家的家底给赔出来了。
周四郎舍不得那五文到十文的差价,小声道:“一斤能赚好多呢。”
明天满宝就是来给郑掌柜送姜的,不是卖,而是送给他吃,然后保举道:“郑大哥,今后你的病人如果想买姜煮茶了,记得奉告他一声,我家有很多新奇的生姜,拿来煮茶最辣最好喝了。”
不错,就是通信,实在一开端是满宝和他写信,他稀里胡涂的回了信,然后这一来二去就成了笔友。
小丁看了周四郎和周喜一眼,见他们都不介怀满宝说话,他便答复道:“三十五文一斤,连叶子一起。”
但满宝却往一旁的篓里放了一些,筹算去找另一个朋友。
然后郑掌柜就带她从药铺的后门出去,带着他们敲了隔壁一家的门,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翻开门来,郑掌柜就笑道:“喏,这就是我与你提的小丁,他家开着杂货铺,本身还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你的姜卖给他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