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流民营见闻,吃不饱饭的乱世饥民[第1页/共3页]
“罢了,罢了;”夭夭忙摆摆手,戏谑笑道,“当年白乐天《长恨歌》问世,一时候洛阳纸贵,大家争相传诵,觉得雅事;修真坊曾有一歌姬,只因会通篇通读《长恨歌》,便被一富商大贾高价赎身觉得妾室,可见乐天先生文采,竟能叫人飞上枝头,实在可叹。现在你也要靠一首《长恨歌》获得本君的赏识吗?可惜了,本君是女子。”
“郡主志存高远,部属爱护。”周斌躬身施礼,满脸皆是欣喜崇敬之色。
“是啊,郡主,”一个黑瘦高个子的站出来讲道,“小人是马参军的帮手,管着一半的赋税册子,可觉得上官证明。现在还是春季,我们这里又没战事,粮草医药尚可保持;如果契丹人来犯白山,只怕就不敷了。山中夏季冗长,这些流民实在是有些难办。”
管粮食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微须男人,捧着帐本战战兢兢地答道:“郡主息怒,容小人上禀。现在江源县共有驻军2000人,战马120匹;按每人每日3升米粮,人吃马嚼每月则净耗200石谷米。而自八月以来,来出亡的流民日渐增加,已是不堪其累。陈将军便把此中的青壮男人构造起来,进山打猎或采获,才气勉强保持至今——”
“部属听了也是信心倍增,斗志昂扬呢!”张弥和陈恭、褚一隆对视了一眼,亦抱拳作礼,一脸的镇静。
世人退下后,夭夭便跟着陈恭和两名校尉去办闲事——遴选丫头。
“这是我们郡主,快跪下见礼。”一名校尉大声喝道。
陈恭忙恭敬道:“郡主发起建立这流民大营,也是要我们记着‘得民气者得天下’的事理。部属不敢居功。”
“每天都死这么多人,莫不是白山的布施粮被人私吞了?”夭夭想起剥削哀鸿粮饷的大赃官和珅,不免狐疑顿生:呵呵,所谓贪墨,多是层层剥削,以次充好,军中、处所皆不成免,只怕历朝历代的都是一样的。
“那女子,你乱看甚么!”张弥也瞥见了,忍不住斥责。
那女子茫然地摇点头,刹时便规复了神采,兴冲冲隧道:“奴家会朗读前朝白居易的《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诵得;不如奴家背给郡主听?”说罢,笑嘻嘻地看了周斌一眼,运了运气,便要开口吟诵。
“多谢郡主。”几位参军虽不敢正眼看她,但个个脸上较着有轻松之意。
“把帐本子拿来给我看看。”夭夭听着听着垂垂熄了火,声音也软了下来。看着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心中暗叹,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估计在白山管账的杨安仁这些日子也愁得不可。便向陈恭道,“难为将军了。办理这些流民可不比兵戈轻易!若能顺利过了这个春季,熬到开春,今后就轻易了。于你,也是大功一件。”
“陈将军说得很好。孟子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夭夭点点头,看了世人一眼,负手笑道:各位的辛苦与迷惑我都是晓得的:为何现在外有战事,还要浪费赋税蓄养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岂不是避重就轻吗?但本君本日与诸位明言,这些流民便是得民气、打败仗的关头地点。——待此番战事平靖,地盘需求人种,人丁亦要滋长繁衍,如此,才气和草原的契丹人悠长地斗争下去;我们白山的善政也能借流民之口传遍白山黑水,乃至全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