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虞允文大败完颜亮[第2页/共2页]
“文信公主如果在江西和广东战役,或许也会有近似的景象。”何罗闪说道,“等事情全数结束了,我亲身去其他堂口检察。”
“但是虞大人和吴老将军都是在四川,跟桐柏山离得太远了。”
波澜壮阔的汉江水滚滚东行,汇入长江又持续奔腾直至东海,历代文人骚人对于绚丽的江山向来都是不吝笔墨的,后代子孙凡是只记得此中的美好诗句,常常忽视了作者的经历。
“完颜亮兵败后随即移师扬州,筹办渡江进犯临安府,虞大人又率军胜利阻截。”荆竺接着道,“完颜亮逼迫军士三日内全数渡江,成果激起兵变被部下所杀。”
“那就好!”荆竺悄悄呼了一口气,“我们在地宫膜拜的‘大宋忠肃虞公允文’是大宋朝一名非常杰出的统帅,官至左丞相,册封雍国公。”
“金兵后退三十里,遣使媾和。”荆竺沿着江岸边走边说,“第二年,虞大人出任川陕宣谕使,向宋高宗提出北伐的主张,到任四川以后当即筹办北伐中原,并霸占陕西凤翔、陇西,不久被召回临安,数月后以‘四川宣抚使’身份返回。”
“不是吧?十五万?”
“虞大人的生辰到客岁恰好是三百年,生于四川仁寿县,祖上是直隶越州余姚(今浙江),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落第,以后曾经出使金国,五十一岁时批示全军大败金帝完颜亮于‘采石矶’,虞大人的全军只要一万八千人,你们猜猜看,当时金国出动的兵力有多少人?”
“何大哥,你把刚才说的加起来看看。”荆竺浅笑道。
很久,荆竺说道,“我检察了大箱子里的官银印记,最迟是宋度宗的‘咸淳七年’年号,距现在一百四十年,那十九具遗骸留下了五块腰牌,有两块虞姓、三块吴姓。”
“文信公被俘的动静很快就传遍了各地,而襄阳一带的豪杰豪杰仍然在尽尽力抗击侵犯。”荆竺接着猜测道,“一方面积聚赋税以图对峙战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止得胜导致赋税受损,是以在石屋内里堆积黄土山石,在顶部修建庵堂作为保护,构成了我们看到的营寨,谁也不会想到上面会留有宝藏。”
“是吴玠和吴璘两位老将军,霸占凤翔和陇西的就是吴璘,这两个字不常用,转头我写给你。”荆竺回应道,“我们发明的地宫极有能够跟吴老将军有关,应当是他的部下以及先人所为。”
“其他两个堂口是否也有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