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槎滩陂江南都江堰[第2页/共2页]
“当然没题目。”荆竺浅笑着回应道,“这里也是移民的集散地。”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能够查阅县志或者族谱。”小幽说道,“我们现在返回吗?”
祁玉把白天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荆竺帮着弥补,并且对比地形图一一检察着那些地名。
眼看着要出村了,荆竺让祁玉在树荫下安息,本身信步走向田间地头,以问路为由跟乡民们扳谈着。
“离此地二十余里有个‘爵誉村’,那边聚居着周大人的先人。”荆竺道,“一百三十三年前,文信公在这里调集吉安和赣州的旧部,就是前面。”
二人一起议论着,颠末大大小小的村落,逛逛停停,不时地扣问路人,过了中午便来到了‘鹅颈塘’。
祁玉说道,“这么说来,鹅颈塘是指全部泰和县了。”
一条百丈长的河陂(形状近似于拦河大坝,高度较低,用于分开河道减缓流速)横在大河之上,四周山岭相连,河水由上至下冲落,收回庞大的轰鸣声,水流颠末门路状的分流渠后变得轻缓,绕着大小不一的沙洲持续前行,时而会聚时而散开。
“这个‘槎滩陂’跟那位周大人有关吗?”祁玉问道。
四人走向河边,荆竺说道,“文信公跟部下商定了中秋节在这里汇合,远近的乡民也主动呼应,终究堆积了五万多人,乡民们搭建了临时浮桥,铺上芦苇和茅草让雄师通过,厥后朝廷就把‘郭渡’定名为‘国渡’。”
村边、桥头、村尾、岸边,四人合抱的老樟树到处可见,富强的枝叶大如伞盖,偶尔还会从树冠中传出几声猫叫。
(作者注:槎滩陂,读音‘茶滩杯’。‘槎滩陂水利灌溉工程’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始建于五代十国南唐期间,距今已有千余年汗青,目前仍承担着沿岸近五万亩标准农田的灌溉事情。2016年11月08日,该工程被授牌列入《天下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唐朝末年,天下狼籍,连续呈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前后用时五十多年,直至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荆竺说道,“四百五十年前,有一名出任过‘监察御史’的周矩大人跟着儿子和半子避乱搬家于此,他半子担负过吉州刺史。”
“夜里我有事可做了,我要把这些都记下来,分发给统统的兄弟们。”祁玉说道,“先生能帮我吗?”
“先生!你和乡民们聊了那么长时候,都说了些甚么?我听不太懂这里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