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离开浮梁前往徽州[第2页/共2页]
“我就说先生是官府的师爷。”船老迈见荆竺言语和蔼,心境也放松了些。
昆仑和小幽也从速愣住,同声问道,“是甚么?”
“我记下了!”荆竺很朴拙地点点头,“小可姓安,安荆竺,湖州人氏,祖上是饶埠的。”
“传芳里能够造多大的船?”
“会有机遇的。”昆仑说道,“前面有个石碑,是‘峙滩’!”
“湖广和闽粤都有客商过来?看来真的是个好处所。”荆竺道,“怪不得应天府和杭州府的一些官员都喜好走这条路。”
“顺着这条‘昌江’河道走,不敷百里有个‘峙滩’,那边就是余福将军的坟场,恰好顺道去凭吊。”荆竺道,“离峙滩四十里有个造船厂,当初太祖就是在那边督造了战船,用于‘鄱阳湖大战’。”
“再往前呢?”荆竺反问道。
“对了,还没有就教老迈如何称呼?”荆竺道,“我们人生地不熟的,说不定今后会来这里买船。”
“能吃上饭。”船老迈说话不急不躁,特别是不清楚对方身份的时候,任何的言语不当都能够招致大祸,“这天下承平了,做甚么合法谋生都能安稳度日。”
三人上马后,荆竺接着道,“当年,陈友谅有六十万雄师,而太祖只要二十万,为了埋没,便找到了这里造船,刚才不是还说过‘大圣宝塔’嘛!”
船老迈也拱了拱手,“客长是官府师爷?”
“老迈开船多少年了?”
“好,我们从这里走水路到祁门,一百五十里,登陆后快马加鞭赶到徽州城安息。”荆竺道,“最好是个送货的船只。”
“何止是湖州,庐州、应天府、湖广、闽粤都有。”船老迈很高傲地说道,“浮梁的茶叶、瓷器、干笋、香菇木耳、柿饼,另有药材,都是源源不竭往外运。”
“我们上个月几近都是在船上,这一起也是,直到昨日赶到浮梁才是骑马。”荆竺说道,“在顿时颠簸久了就有了感受。”
“再大的都有,只是现在很少了。”
“我们老爷是运营南北物产的,我不过是帮着打理。”荆竺说道,“这几位后生都是……”
“官府办差,我们听叮咛就是。”
“四五十年了!”船老迈回应道,“当时候我比他们几个还小,在人家船上打杂,厥后做了海员,找族里人凑了些银钱打造了这艘船,总得养家糊口不是嘛!”
“对了,鄂国公的母亲就安葬在浮梁县,离县城的东南角六七十里。”荆竺说道,“可惜此次不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