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修缮堤坝[第1页/共2页]
赵行知眉毛一竖,睨了工部尚书一眼。
赵行知拱手,大夜朝正值危急存亡之时,太子年幼尚无知心帮手之人,大不了以去官相逼,太子必然会给他台阶下。
昌隆帝这一病但是把工部尚书给忙坏了,畴昔拨下来的修建皇陵的钱,早就被他们几个管事的吃到肚子里了,现在昌隆帝一病,尚未修建安妥的皇陵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工部尚书一行只得临时调用补葺堤坝的钱款,赶工皇陵。
“现在父皇病重,孤尚不能全理朝政,赵相是我大夜朝多大哥臣,本日谈吐想必也是为我大夜分忧解难,诸位朝臣有何观点,皆可畅所欲言。”
“好,赵相方才但是请我赎罪?那就打入天牢幽闭,没有父皇的旨意,任何人不得看望,方才与赵相同谋之人,皆闭门思过。”
“太子殿下三思啊。”
工部尚书一脸惶恐的摆手。
太子垂眸沉声。
赵行知不晓得的是,‘病重’的昌隆帝现在就躲在大殿的耳房窥测着,方才太子已经命景公公问过昌隆帝,昌隆帝同意此次的事情交由太子全权措置,昌隆帝远了望着少大哥成的儿子,真不晓得他会如何措置赵行知。
“太子殿下,老臣并无此意,只是皇陵也是朝政,老臣还是死守本身的观点。”
太子殿下只是点头,并无半分愠色,朝堂世人垂垂放下心来,年幼太子与手握重权的丞相,有很多民气动了,赵行知翅膀抢先恐后地站出来表态,太子睨了一旁的管事寺人一眼,景公公微不成见的点了点头。
“王大人此话怎讲,大夜是陛下的大夜,天然也是陛下和太子说了算,王大人这话但是关键死我。”
工部尚书内心暗骂了赵行知一通,原觉得赵相科举出身,还是有些文人骚人的狷介,现在不言不语的收下了贿金不说,竟然还狮子大开口的要分红每年的堤坝补葺款。
“王大人,南边水患一向是陛下的一大苦衷,王大人这般推委怕是不好吧。”
“太子殿下明鉴,臣绝无此意。”
“臣与赵相同意。”
“赵相曲解,是我说话不敷安妥,太子尚还年幼,丞相大人代为监国实在辛苦,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等闲人实在帮不上忙,内心惭愧难当,特备厚礼以示愧意,方才已经交给管家大人了,不知长江下流补葺堤坝一事可否暂缓两天?”
“丞相,快和太子殿下请罪……”面对太子的肝火,竟还梗着脖子站的笔挺,全然不顾一旁蒲伏在地瑟瑟颤栗的尚书大人。
世人皆是一惊,跪了一地赶紧‘臣该死’,太子年纪不大,气性倒是不下,这不是宽大赵相,摆明是等着秋后算总账呢。
“回禀太子陛下,臣觉得眼下最要紧之事应是补葺皇陵,工部人手紧缺实在兼顾乏术,长江堤坝客岁方才大修,比拟本年不会有大的题目。”
“赵相这话是何意?”
只是眼下上面催了一遍又一遍,工部尚书实在没有体例,只能咬牙承诺。
工部尚书不断擦着额头的汗,赵行知虽未承诺,话语间已有和缓的余地。
赵相弓手上前。
殷啸装模作样的站出来讨情,只是除了‘太子三思’以外,没有一句有效的话了,不幸赵行知尚将来得及战队的盟友们,看着殷啸聒噪,完整没有插话的裂缝。
太子看似安静,实在也是气血翻涌,连喝了两杯茶才勉强安静下来,起家去了御书房,昌隆帝完整没有指责太子一言分歧就把肱骨之臣打进了天牢。倒是太子沉着下来,跪在昌隆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