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江湖之朝廷鹰犬 > 第三十四章 天蚕(四)

第三十四章 天蚕(四)[第2页/共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六扇门里,有天下第一女捕头、白展堂的母亲白三娘,以及郭芙蓉的父亲郭巨侠,和他的门徒四大神捕……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查、举劾。明朝都察院不但能够对审判构造停止监督,还具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为最高监察构造。

《武林别传》中,一来些奇特的人,老白常常心想:“诶呀,该不会是六扇门的人吧?”明显,六扇门是明朝专门拘系罪犯的群体。

建隆三年,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

隋文帝定六部轨制,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子的大理寺并列,惟元朝只设刑部,无大理寺。

大理寺,官署名。相称于当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期间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当局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构造。

至于云逸他们现在地点的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别离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天下科罚政令及考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查、大理寺掌严峻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当局宣布“仿行宪政”,将刑部改称法部。刑部之称遂撤。

作为明清监察轨制的首要实施者,都察院在保护封建统治普通次序和保障封建国度机器安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首要的感化。

清朝改以摆布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朝,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便利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清朝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构造,既考核极刑案件,别的插手秋审与热审,还监督百官。

大理寺旧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