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第1页/共6页]
储秀宫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贺慈禧五十寿辰,破钞白银63万两停止大范围整修,现存修建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裁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构成相通的四进院落。
正五品:公公
弘义阁弘义阁高23.8米,属前三殿区。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3间,高低二层,四周出廊。弘义阁侍立于太和殿西南侧。初建于明永乐年,名为武楼,明嘉靖朝改称武成阁,清初改成今名,意为弘扬大义。清朝的弘义阁耐久用于收储宫廷利用的金银器具等。现辟为“皇朝礼乐展”展厅。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朝遗物。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景仁宫明朝为嫔妃寓所。
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御马监(主管内府马政)
正八品:殿内宫女
正三品:掌侍姑姑
文渊阁是文华殿后的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浙江藏书名楼“天一阁”制作。阁分高低两层,玄色琉璃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色彩深沉高雅,又寓含五行中玄色主水,以水克火的企图。阁内藏《四库全书》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清朝乾隆朝今后,除了天子来这里读书外,也答应臣工和学士们来此查阅图书。
内官监(首要掌管采办天子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御花圃御花圃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火线,明朝称为“宫后苑”,清朝称御花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今后曾有增修,现仍保存初建时的根基格式。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空中积12000㎡。园内主体修建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间,向火线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构成四时长青的园林景观。
正九品:大寺人
正六品:姑姑
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修,现有修建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修建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9个。殿前宽广的月台上,摆布别离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修建范围为内廷之首,明朝共有14位天子曾在此居住。明朝乾清宫也曾作为天子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雍正今后,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亮”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停止过千叟宴。现为宫廷糊口原状摆设。
重华宫重华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原为明朝乾西五所之二所。重华宫相沿乾西二所的三进院落格式。前院正殿为崇拜殿。
永寿宫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高悬乾隆天子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