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粮价疯涨[第1页/共2页]
待把窖门关好,姜丰年才回到炕上。
“粮仓但是咱云城的保障啊,如果调走那么多粮,人们可咋活。”孙春雪急地惊呼。
“他们也正缺呢,此次朝廷调走了两个州府的粮仓,共涉七八座城,我们北地这回粮仓大空,谁也帮不了谁。”
然后再等今后,拿银子买更便宜的杂米,和豆面吃。
“别提了娘,现在城里百姓都在四周抢粮食呢,昨个儿一早,粮价就生生涨了一半,比及明天中午时……那粮价直接翻了两番。”
还好有这孩子在。
李七巧她们都颤了下身子。
“好端端的,粮食咋会涨得这么快。”冯氏有些不敢信地问。
姜丰年揪心肠往炕上捶了一拳,但怕惊着俩孩子,便又从速罢手。
一入冬了,村民们都不咋进城。
她翻开抓了一把,内里装的满是掺了麦壳的白面。
各个村里磨的白面,固然不邃密,麦壳子都没捡洁净,但总要好过没得吃。
闻声,孙春雪刚要出去迎他,就见驴车前面,堆了满满几个大袋子。
姜丰年不住点头。
想想那大家慌乱的场景,他就忍不住攥起拳头:“……好些人都挤在粮铺米铺前,为了能买到点粮,脑袋都快抢破了。”
一听这话,冯氏心底顿时拔凉。
丰苗个子小,冯氏给他挑了个最前排的位子,一下午困得哗哗淌泪,也不敢在张秀才眼皮底下睡着。
却还是被冯氏揪着耳朵,提溜去了书院。
姜丰年也不敢收太多,免得惹人谛视。
“遭了,咱云城粮仓五十多年来,还没有空过一次,粮价必定还要再涨下去,别说翻两番了,怕是最后翻个十倍都打不住。”村长是过来人,心头顿时大惊。
闻声冯氏嘀咕,小糯宝踩着大棉鞋,摇摇摆晃地蹦跶过来,扯了扯娘的大手。
冯氏缓缓点头,她这才想起,当初韩尚送粮食时,也格外叮嘱了粮食的首要性。
闺女一开口,冯氏就像吃了个放心丸,这便松口气抱她进家,筹办剁鸡食了。
“恰是了,现在城里大家自危,都怕粮价再涨,更怕将来有钱也买不着粮。方才另有两个男人,为了列队买粮,竟还在米铺门口动起了刀子,血都捅出来了。”
便是在旱年间,由各地府衙开动粮仓,放出往年囤积的粮食,包管各大粮铺在灾年有米可卖。
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大旱三年,城中百姓也能堪堪饱了肚子,不至于饿死太多。
眼下定有很多乡亲粮食吃不到春季,更别说想熬到来岁秋收了。
冯氏皱眉问:“那离咱不远的霞城呢,另有远山城?他们和云城共属同一个州府,我们云城如果没粮,他们该当暂借些出来应急才是。”
过了不知多久,眼看太阳就要西落,丰苗从书院返来,李七巧也要下地做饭。
家中白米和小米都管够吃,但是面却没多少,眼下如果不买,只怕今后有银子也吃不上了。
只怕他是早就晓得,朝廷为了赢下边疆之仗,要来调粮了……
姜丰年看了眼还在熟睡的mm,欣喜道:“白面是城里现在最抢手的,粮铺底子不好买,幸亏我想起城郊几个村庄有种春麦的,就畴昔收了些陈面,给了他们以往三倍的价。”
村里书院为了看着他们这些小子,每读七日就只歇一天,昨个为给姜家温锅,张秀才已经多了休一日。
这岂不是要变天?
可自打干旱起,收成不好,很多人家都只留够春种,和部分口粮,余下的都趁秋收粮价最好时,换成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