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赵拓[第2页/共3页]
文学体裁
贾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大家皆觉得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好他,对他管束甚严,因为都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3]
原著:曹雪芹(清);续书:知名氏,程伟元、高鹗清算
6 作者争议
大悲剧结局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绘画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情势先容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残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哀思。一僧一道见它形体敬爱,便给它镌上数字,照顾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誊写下来传世。展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3]
人物干系
18世纪中叶
所获名誉
8 作批评价
影响影视界
影响文学界
《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太虚幻景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至后四十回,贾宝玉先丧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解缆前为贾宝玉结婚。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婚事由王熙凤运营,设调包计,非常保密。却不测被傻大姐保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贾宝玉得知将婚,自发得必娶黛玉,满怀等候。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惊奇。元春先薨,贾赦因石白痴古玩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开罪撤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平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3]
前八十回
评点者评价
脂本体系
创作年代
作 者
目次
首要译本
神话缘起
一天,贾宝玉在秦可卿卧房昼寝,梦入太虚幻景,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警幻命仙女吹奏新制《红楼梦》套曲十四支,其扫尾一支名《飞鸟各投林》,词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洁净”。但是贾宝玉仍不解,警幻更将mm可卿许配与他,二人难分难明,入迷津而惊醒。[3]
影响戏曲界
文学职位
文学特性
演说荣国府
程甲本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朝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别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体系。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知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清算”[2]。后40回作者另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乃至腰斩后40回的极度偏向也应保持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