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朝事[第2页/共2页]
沈逾白颇可惜地闭了嘴,末端又道:“卫兄莫焦急,粮价过些日子就要跌了。”
启事是建康府知州崔明启给天元帝进献了一种“红薯”,能亩产八百斤。
各地哀告救灾的折子尽数往中枢飞,救灾就要银子要粮食,户部虽一向喊国库空虚,挤一挤到底还是能拿出一些,粮食倒是捉襟见肘。
“我苦读圣贤书二十载,一张字却只值五两银子,实在好笑!”
沈逾白欣喜道:“贩子逐利,要将字贬低得一无是处才气压价,卫兄何必因别人之言而自轻自贱?”
便如本日,编修宋阔边吃沈逾白的大鸭腿,边眉飞色舞道:“工部右侍郎薛大人昨儿在朝堂上向圣上谏言,贡兴百姓处于洪涝当中,需先赈灾,圣上允了,将赈灾一事交给户部右侍郎闵仁贵了。”
莫说百姓们不好过,便是翰林们也是个个满脸笑容。
到用午膳时,沈逾白又被召到御书房。
而崔明启又将一小半送到了都城。
回身要逃离这等屈辱之地,却瞧见沈逾白正站在店门外。
休假日,沈逾白就在颜料铺子碰到了卫风,彼时卫风正在售卖本身的书画。
本年春种时,崔明启将此红薯全府推行,并承诺红薯按每斤十个大钱回购,又因沈族的红薯本就申明远播,是以并未费甚么劲就将红薯推行开。
自他入了翰林,就将家中父母妻儿都接了过来,一家子希冀他的俸禄度日,日子过得贫寒,省一省倒也能过下去。
出了铺子,卫风拱手:“多谢逾白兄得救,我实在忸捏,竟落魄到来卖书画。”
翰林院的动静极通达,朝堂凡是有个风吹草动,翰林们立即就能刺探到。
只是没推测,都城粮价果然垂垂跌下来了。
掌柜便是神采乍青乍白,心中悄悄烦恼没按卖主的开价将字收了。
朝堂阴云密布,天元帝更是在朝堂上发了火。
沈逾白却拱手施礼,非常诚心道:“鄙人敬慕卫翰林才学已久,不知可否向卫翰林讨一幅字?”
不说灾区,就连都城的粮食也是一天一个价。
又想到那掌柜的神采,贰表情大好也就有了闲心与沈逾白闲谈:“沈六元怎的来颜料铺子了,难不成也是卖墨宝补助家用?”
于达必然要帮闵仁贵将赈灾一事办得漂标致亮,贡兴府的哀鸿们能得救,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过两个月,便传来动静,哀鸿已动手安设。
那掌柜筹算盘的手便是一顿,旋即暴露笑容:“这位客人,我们铺子另有很多好字,您可愿瞧瞧?”
卫民风得神采胀红:“当今圣上亲口奖饰我的字有风骨,怎的到你嘴里反而没神了?”
“卫兄靠才学糊口,有何忸捏。”
沈逾白笑道:“我来看看颜料,家中女眷……”
卫风浑身一僵,更觉无地自容。
沈逾白倒是淡笑:“卫翰林一字难求,我如何能白白受之?只是我囊中羞怯,只能拿百两来酬谢,望卫兄莫要嫌弃。”
而沈逾白又被天元帝召进宫了。
一时候,都城高门间以吃红薯为荣,倒是让得粮价跌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