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发案[第2页/共2页]
即便鸿胪寺少卿也管不了崔知州。
沈逾白道:“你能入内圈,就保持本身便是,秀清哥需多背些词采,以便明日做文章时用上。”
此次沈氏一族十一人插手县试,除了沈逾白得了第一名外,沈知行在内圈,沈鸿业在外圈,而沈秀清在副榜。
待到发案日,世人烦躁难安,早早就坐了牛车去县衙门口看。
个个都为他捏把汗。
沈逾白道:“勤奋在平时,此时便是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只能从文章细节动手。”
在请见知州大人后,知州大人说的是科举乃国之大事,该如何便如何,并未让他关照沈逾白,可这话又有歧义,若沈逾白的文章够好,恰好不中,知州大人又会不会“主持公义”?
沈逾白道:“你将第一场的文章默写出来。”
早在县试开端之前,陈县令的信就到了徐县令手里。
最可贵的是第二篇。
他惊奇看向沈逾白:“这是?”
县试只取五十名,在此团案上的,极有能够就是县试的终究人选。
沈秀清打眼一看,只改了几个字,本来不甚在乎,可通读一遍竟感觉文章扎富丽了很多。
徐县令与陈县令虽是同品阶,陈县令的教员倒是从五品鸿胪寺少卿,而徐县令孤身一人。
县试下一场便是院试,由知州大人主考,届时知州大人只要略加对比就能晓得沈逾白的才气,对他便是一劫。
若说第一篇是直抒胸臆,品节高贵,第二篇更是浑然天成,技能登峰造极。
沈知行从速松开手,细心打量沈逾白,见没被摇坏才松口气,又拍拍沈知行的肩膀,开朗一笑:“逾白还好好的。”
以此题的难度,只要能通畅写完一篇,就是个“中”。
第一道题并不难,想要出彩不易。
徐县令就是因着顾虑重重,特地把沈逾白安排在一号考棚,便利盯着沈逾白,或许也有给沈逾白压力,让其出错的心机在。
独一不欢畅的便是沈守忠与沈鸿业父子。
当看完文章,徐县令便完整沉默了。
陈县令故乡在淮安县,自是与本地父母官徐县令干系甚笃,信中也是让徐县令多照顾本家考生,徐县令也乐得做个顺水情面。
一旦沈逾白出错,徐县令的窘境便迎刃而解。
这类动机同时也在其别民气中涌起。
沈秀清不敢迟误,拿起东西书出去背。
县试发案用圆纸,是以又称团案。正中间一个红色的“中”,上长下短,以贵之意。
当沈逾白提早交卷,他虽面上不显,心中倒是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