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唁毛汝厉同述故事 会乔灵钧分说世情(2)[第2页/共2页]
“啪!”听到玉京铄被宋驰最后的一剑放倒,俞大猷蓦地拍了一下桌子,“好!宋兄当真是宝刀未老,让那玉族的毛头小子吃这些苦头。
俞大猷闻言一愕,问道:“这锦衣卫的物什亭衍是从何而来?”
白墨生言道:“不瞒逊尧兄,实在我等的设法是将我墨阁被访拿弟子略作打扮,送与逊尧兄军中。我等离京时手持锦衣卫特批路引官凭,另有办差驾帖,通行无虞,倒也无需担忧那些鹰犬访拿之事。”
李成梁委曲地捂着头:“师父,你们起来做事也不喊上我,现在还来怪我,你再打你门徒,你门徒我就要被打傻了!”
“嗒~嗒~嗒~”一阵踏雨而来的脚步身传来。
推开院门出去,只见一队明军正抬着伤兵向镇外走去,赶快拉着扣问俞大猷的去处,却被奉告也不如何晓得。
俞大猷目光闪动几下,淡然道:“此事之前俞某也有晓得,但是诸位却在都城行那劫狱之事。在南京我便已听闻京师八百里加急通报要访拿被救走的墨阁弟子,诸位还是暂先暗藏,避过此时风头。何况俞某仅作一都司佥事,秩虽三品,但是无甚权益,便是上疏言事也难以真正送达御前专批,都落在司礼监那帮阉竖手里了。”
李成梁从房檐接了一捧雨水胡乱地洗了一上面,漱了漱口,清理了一下被酒精淤积的咽喉,这才算是复苏过来,想起要去找找师父他们都去了那里。
记念毛伯暖和参议抗倭的事情已经根基结束,世人便都岔开话题,再叮咛弟子弄来些酒水,推杯换盏,也是一时痛快。
一番安设,一番话别,俞大猷带领亲兵要沿着本地一起南下,以备沿途碰到倭寇进犯,能够给本地驻军助拳一二。楚伯颐、白墨生等人则再度踏上了去分水的路程,自仁桥镇沿着官道一起南行,筹办取道火线的靖江县渡口,南渡长江通途。
一行人再度整备了行李,将弟子人马集结,盘点了伤亡,墨阁还算荣幸,昨夜连番硬仗,随行的弟子多是精英,共同纯熟,技艺尚佳,有十余名弟子负了些剑伤,上过疮药后也无需担忧。倒是丐帮因为遣出了一些三袋、六袋的中下阶弟子,遭到了些不小的伤亡,楚伯颐和谢怀远都留下了银钱叮嘱分舵弟子多加抚恤。
大雨已经停了,坑坑洼洼的青石砖空中上堆积了很多的水,连带着墙根长出的绿苔,将全部院子缭绕得朝气盎然。
楚伯颐瞧了瞧李成梁:“梁儿,你是我墨阁春秋堂的香主,这件事要多多留意。”
“承一兄(楚伯颐字)所言涓滴不差,俞某亦是此意。并且陆炳在官员中素有清名,身为锦衣卫甚少借助权益行放肆之事,将来承一兄对外联络时可叮咛人多多留意。”俞大猷点头道。
“滴答~滴答~”
宋驰赶快出声打断白墨生的“调侃”,扼要地给俞大猷报告了那夜在锦衣卫衙门前所产生的之事。
世人临行也没有在能见昨夜那位落跑的明军校将,本来俞大猷还是筹算夸奖他一番的,毕竟带领卫所军和倭寇打得有来有回,还能以镇子为钓饵伏击倭寇的校将也算是很有潜质,就是败亡时自顾自地逃窜有些需求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