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家父是康熙 > 第224章 汝有何用?

第224章 汝有何用?[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良栋很会兵戈,却不懂情面油滑,常常获咎人。

赵弘燮是河西名将赵良栋的次子,他自从仕进以来,从未分开过直隶境内,算是出了名的京畿地头蛇了。

康熙发明御稻种的过程,一向伴随摆布的胤禑,可谓是知之甚详。

不管如何说,只要粮食能减产,草民牛马们便能够少挨饿。牛马们能够勉强填饱肚子,就不会变成流民。

谁曾想,王鸿绪竟然憋了个大招,带着修好的几百卷《明史》,来热河请见康熙。

谈完了直隶的政务后,康熙感慨道:“汝父军功无双,只可惜,脾气过分朴直。朕年纪大了,思及往昔,很有对不住西华之处。”

在赵良栋的下属当中,除了张勇以外,就没一个干系好的。

见胤禑亲身出面引见,王鸿绪内心猛的一喜,从速长揖到地,非常谦逊的说:“致仕老朽王鸿绪,拜见愉王爷!”

胤禑呢,他还是和张廷玉,共用一间值庐。

不过,有一说一,赵良栋被闲置了,却涓滴也没有影响,康熙对他儿子们的重用。

值得一提的是,赵弘燮的表字,也是亮工。

前明末年,各处大饥荒,导致流民叛逆,是朱明王朝轰然倾圮的主因之一。

颠末几年的辛苦尝试,康熙帝亲手培养出了水稻新种类“御稻米”。

大清朝建立以后,充分接收了前明的深切经验。

“眼瞅着快到万寿节了,我传闻,老八筹办了两只海东青。”老四也担忧隔墙有耳,便只露了点口风罢了。

这话就说得很暴虐了,几近和乾隆骂纪昀是弄臣,相差无几!

领王鸿绪出去的路上,胤禑心想,如果老四在位,王鸿绪已经下狱问罪了!

俗话说的好,无农不稳。

“直隶巡抚,臣赵弘燮,恭请圣安!”

等胤禑回到别院之时,却传闻,年海棠来了,正和年观音一起说话。

康熙不由拉下了脸,冷冷的说:“我大清以农为本,汝只会修史,又有何用?”

在康熙朝,只要直隶巡抚,而无直隶总督,二者的权柄范围几近一模一样。

刚一进门,王鸿绪就跪了,伏在地上,颤声道:“能重见天颜,实乃老臣三生之幸也!”

“统统都听四哥你的叮咛!”胤禑既是御前大臣,又是临时性的热河都总管,他若不共同,老十三就弄不死老八送的鹰。

因为,王家兄弟都是高官的原因,很便利当用灾情搞地盘兼并。传闻,王家人具有良田数万亩之多。

“起吧。”胤禑和王鸿绪素无友情,又是敌对的状况,天然不成能给他甚么好神采看了。

胤禑一听就懂,因为,康熙在行宫里的原因,热河四全面都戒严了。

五年前的六月,在丰泽园的实验田里,因水稻刚出穗,康熙去察看环境。

天快擦黑的时候,公然不出所料,老四真的带着苏培盛来了。

早朝,是不存在的,康熙每日拥艳高卧,睡到天然醒。

下午,直隶巡抚赵弘燮,来热河请见康熙。

夸了一透明史以后,康熙话锋一转,开端细问,华亭县的稻种和亩产环境。

从都城到热河,路上有十座行宫,整好十天的路程。

御道上,被超大的步队,卷起的黄沙,满天飞舞。

“这个……”王鸿绪急得直冒热汗,他很会读书,也善于修书,但是,对稼穑却一窍不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