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西北安宁[第2页/共2页]
秦天虎也大为吃惊,悄悄感慨:“这臭小子,甚么时候去蔗糖产地考查过?!不然如何对蔗农一事,如数家珍?”
秦风再次冲程寅行了一礼,只是这一礼,却显得非常刺目:“回先生的话,北狄兵强马壮,又善骑射袭扰,一旦开战,必是耐久恶战。最保守的估计,也需求白银千万两。”
对于秦风这类,宿世整日跑市场,绝对的行动派而言,底子没资格称为敌手。
全部大殿一片沉寂,别说其他官员,就连户部官员都压着脑袋,毕竟身居高位已久,这等民生细致之事,任谁也说不出来。
哪曾想,内里的连累竟然这么深。
“想要开垦蔗田,不是不成以,天然是要以市场价收买地步,一亩地年租八百文,若想规复蔗田范围,就需求……哦,先生不晓得吧?那让长辈奉告你。”
程寅直接一甩袖,愤怒道:“迁徙蔗农便是劳民伤财,莫非出征北狄就不劳民伤财了?你可知,一场国战下来,需求多少银子?”
“十三万七千人超越千里,就以行军速率的一半来算,这还是往快了算,也需求整整一个月时候。边军每月粮饷三石三斗,每斗杂粮五文钱,光是这粮食耗损就要两万两千六百零五两银子。”
主和派官员,面面相觑,暗骂这秦风实在奸猾,大要谈施助哀鸿,背后里却全都是为北狄战事推波助澜。
“这十三万七千蔗农迁入景云道,会对本地民生形成何种影响?本地是否能一口气消化这么多灾黎?
秦风一边在内心问候程寅的列祖列宗,痛骂文人误国,脸上却尽是尊敬:“先生莫急。
程寅哑口无言,他熟读《治国方略》,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治民之策,凡有哀鸿,就该施助。
“此经一去千里之遥,划一于从南部粮仓,往西北边疆运送粮草。若为十三万边军运送粮草,路上耗损有多少,不必长辈说,诸位大人也心知肚明。
“景云道,乃是黍米的首要产地之一,虽有一些闲置田,但都是为本地农夫预留的储备田。毕竟黍米乃五谷之一,乃天下命脉也。
簇拥在程寅身边的儒生,却待不住了,纷繁辩白起来。
身为文人魁首,竟被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说得哑口无言,真真的岂有此理!
“这……”
秦风不顾神采丢脸的程寅,面带笑意地说出了一个数字:“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梁帝内敛又不失严肃的感慨一声:“好一个西北安宁!若我大梁皆是如此派头,何惧小小北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