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封伯是不可能的[第2页/共2页]
庞阁老冷着脸半天后说:“下官附议。”
他在奏疏中对胡汝直极尽诽谤,说他夺权,还想要行刺上官。
“不但让首功之人获得了莫大的犒赏,也没让朝廷亏损。”
比来他来内阁的次数较着增加,并且态度也比之前较着横了一些。
谢首辅就算再不乐意,在这绝代奇功面前也不能如何。
如果他执意要做甚么决定,那他必定会遗臭万年。
顾维庸也点头:“嗯,如许朝廷颜面也在,还对天下有交代了。”
“对胡汝直和曾国公例行封赏一番便可。”
“那封的呢?”庞阁老问沈半山。
他转成分开了内阁的值房,走到门口时他转头说:“哦,忘了奉告各位,陛下叮咛,今后内阁的票拟要颠末咱家先看过才气制定。”
官府还构造了全城的郎中,为战役中受伤的军民疗伤治病。
沈半山却摇了点头:“谢公,不是让曾国公去西北吗?”
“胡汝直嘛,既然他的上官已经就义,让他暂代汉州知州一职。”
“何况看他经历,他也没有打过仗。”
普通来讲,大宁的天子的圣旨不能超出内阁。
“最多给他个子爵,已经是朝廷例外了。”
是以,才比胡汝直和曾国公的奏疏慢了几天。
谢首辅沉声问:“那你是甚么意义?”
康益看看沈半山:“沈阁老甚么意义?”
“汉州人丁数十万,贸易发财,为朝廷进献赋税无数。”
遥领则常常是册封之人在朝中任职,并不去封地。
谢首辅嘲笑一声:“庞阁老,曾国公和胡汝直好歹是朝廷命官。”
在沈半山眼里,让杨陌从布衣跃为贵族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但每年上交的税赋要较之前翻倍。”
“那我们就议一议吧。”
顾阁老点头道:“陆阁老所言极是,不如就将首功给曾国公。”
庞阁老想了想说:“按大宁的常例,下一数十万人大城可封伯。”
而郭青,又恰好是他谢家的人。
曾国公就属于遥领的范例。
但这些话在巡按御史的奏疏面前,显得惨白有力。
实封就是真的给你一片封的,让你办理。
泰安帝的密旨中要求,内阁要当真地对汉州保卫战中的功臣停止嘉奖和犒赏。
郭大人此时正躲在汉州东北部的红安县,完整不敢回到汉州去。
不过你要接管朝廷的征召并向朝廷进贡和缴税。
那道密旨则是泰安帝亲身下达给内阁的。
直到他们看到了巡按御史上的奏疏,才晓得郭青和批示使所作所为。
“犒赏他儿子个官职,归正迟早他也要担当曾国公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