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三生石上旧精魂(中)[第1页/共2页]
望着母女俩远去的背影,华云丰淡淡地一笑。回身面对着易青,安然道:“我……输了。”
法源寺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
两人正说着话呢,后殿转出来一个灰衣知客和尚,走到华云丰面前双掌合十,说道:“方丈大师正在早课讲经,请施主大雄宝殿外相候。”
一个月后。北京。
“华叔叔……”易青低声叫道。孙茹本来也想叫一声“娘舅’。不过偷眼看了眼正眼眶泛红似地望着本身的妈妈,又感觉有些不当,终究还是嗫喏着住了口。
两人跟着知客和尚,并肩出了天王殿,过曲径通幽之处,俄然面前豁然开畅――大雄宝殿的一角飞檐跃入视线。
孙茹微微一笑,道:“出来吧。他们或许早就到了。”
……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法源寺,竟然香火冷僻至此。”孙茹感慨的转头对方才停好了车走过来地易青说道。
此时,男人正鹄立在天王殿正中心,望着殿内正中供奉着明朝制作的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铜像――这位东来佛祖袒胸露怀,欢天喜地,不由令人长叹:人间诸多忧苦,到底要到何时,才气得致真正的高兴欢、超脱豁达。
易青与孙茹联袂上前,先在佛祖像前施了一礼。
“我又有甚么聪明了?”华云丰苦笑道:“以是我明天特地来此处,求访昔日地槛内老友妙严庄可方丈大师,求他指导迷津。”
此时,在天王殿内,鹄立着一名青衫长袍的中年男人,面如美玉,双目神光溢彩,说不出的英风飒然;虽已到了春末,气候却还冷,他的衣衫薄弱,不堪轻寒,却半点没有畏冷的模样。
“不,您赢了。”易青诚心的道:“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能够超出本身的心魔地人,不能算是输家。”
“人觉得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成不达矣,识心达本源”――人间万法,各种五光十色、穷奢极欲的表象,只不过是外在的“支流”,而内心的充分和欢愉才是“泉源”,这才是“法海真源”的本意啊!
孙茹看了看易青,在他鼓励的眼神下嫣然一笑,走上前拉起母亲的手,低声叫了句:“妈妈。”
华云丰想了想,沉默点了点头。
想到这里,华云丰慨然念谒道:“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活;伐爱不尽本,数数复活苦。如同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那都是畴昔的事了。”易青安抚他道:“一念超拔,天国即整天国。您可晓得,这法源寺为何名为‘法源’?”
“有劳大和尚。”华云丰略略欠身应道,随后转头对易青道:“既然来了,无妨一同前去听取大德妙义。”
华云丰与易青两人来到殿外,不敢冒昧轻入,在外间站定,听着内里传来的讲经之声,不由心中安好平和,大有空灵出世之感。
易青笑道:“诚所愿也,不敢请耳。”
两人在门口捐了二十元香油钱,买了门票,向寺院深处走去。
华云清微微一颤,落下两行喜泪。母女俩便如许相携着,向着殿外那一地夸姣的阳光去了。
说到这儿,华云丰悠然长长的感喟了一声,低声吟道:“蜗牛角上寄何意,石火光中寄此生……当日我也曾以此言感导孔儒,现在想想,直是无地自容。可惜我能度人,却不能度己,平生自大贤明,却也免不了心魔沉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