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第1页/共3页]
而其别人虽是进士出身,可惜官高者不过正五品郎中,连天子的面都几近见不到,更不要说东宫太子了。最多也是远远瞄上几眼,那也是不知多久的事儿了,现在不熟谙实属普通。
“仲墨兄此言差矣,昌谷兄进士高中方才值得道贺,至于为鄙人拂尘洗尘实无需求,实无需求。”
李东阳正有些担忧天子不知如何应对,暴露马脚。却见郑德拱手一礼,“鄙人郑德,字为君,见过诸位兄长。”
“侄儿晓得。”郑德又朝七士子拱手一礼,“鄙人在这向诸位兄台告别,如果有缘,他日天然会相见的。”
“皇上心胸若谷,虽听了你们所言之事,却并未有涓滴见怪之意。”
这位就是康海吗?三十出头的模样,气度雍容,公然不愧是人中龙凤。郑德点了点头,拱手道,“本来是康兄,幸会,幸会。”
“没事,上去吧。”郑德笑了笑,毫不在乎的催促了一句。
李东阳正难堪的不知该说些甚么,看到天子如此通情面变乱,一脸惊诧的看向他,这还是阿谁长在深宫里的太子吗?
康海道,“‘郑德’谐音‘正德’,却恰好是朝臣们给皇上制定的年号。再则‘为君’二字,即便再大胆的人也不敢用此冲犯君上,形同谋反之名讳,也只要当今圣上能够用之。再连络来人不过十几岁,却能让阁老带来与会,又岂是甚么远房堂侄可比,唯有当今圣上也。”
李东阳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抢先朝楼上走起。
“如此一来,刚才我等冲犯先帝之言岂不被皇上听去了?”说话的是中书舍人何景明,也是此次结社的建议人之一。
固然结社之事在李梦阳的主持之下持续停止了下去,可惜世人的兴趣皆不是很高。明显是郑德的到来让世人患得患失,最后更是草草告结束。
正在他难以决定的时候,郑德倒是替他做出了挑选,“叔父请留步,小侄完事便会回家,不会让你担忧。”
世人闻言一惊,李梦阳更是面色一变,不过转刹时变得安然无惧,他本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毫不在乎说了一句,“先帝有失,我等身为臣子,天然该当指出。如果皇上是以而见怪,岂反面昏君无疑。”
“此次我等以文会友,如果再叫阁老,岂不生分。诸位称呼我一句先生便可。”李东阳笑呵呵的说了一句,指着郑德道,“这位是老夫远房侄儿,今儿传闻有诸位贤达才子相聚,特想见地一番。老夫冒昧将他带来了,还望诸位莫要见怪。”
康海却神采淡然的迎着他的目光,“下官已经是翰林院修撰,和浩繁同科进士比拟,已经是占得先机了,又何必再多次一举?再则,看皇上站在此处非常难堪,如果强留,又岂不是获咎圣上?”
“叫少爷。”郑德明显表情大好,也没和刘瑾计算,扔下一句“回宫”,抢先拜别。
“不知贤弟名讳?”
“为君贤弟走好,为兄就不挽留你了。”七士子中只要康海一人回礼,让七人再次望向他,一脸迷惑之色。
“阁老,此人可否就是当今圣上?”康海却站了出来,拱手朝皇宫,大胆的说出了一番猜想。
“德涵兄所言甚是。现在新皇即位,恰是我等一展抱负之时,怎可纠结前尘旧事?”
七士子其他六人,皆是一脸骇怪之色看向他。要晓得称呼别人“为君”,如果被故意人晓得并告发给皇上。恐怕被人按个谋反罪名也不是不成能,到时候祸连家人,悔之晚矣。以是这也是六人沉默不言,不敢用“为君”称呼郑德启事。没想到康海倒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不怕杀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