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第2页/共3页]
听到王璟的话,王鏊也是神采寂然道,“礼数不成废,大人莫要难堪下官了。”
既然接下了这道圣旨,王璟在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往懋勤殿见驾。不过当达到懋勤殿门外的时候,王璟倒是碰到了一同入阁的王鏊,他也候着在这里等候皇上的召见。
固然听起来王璟有些站在本身的角度对待题目的怀疑,不过他这番话说的倒也不差。即便是翰林出身的王鏊也不得微微点头,表示附和。毕竟朝中固然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较为浩繁,但除三位阁老以外,六部九卿以及摆布侍郎皆是以非翰林官员较为浩繁。这也直接左证了前者的观点,非翰林出身的官员才气一定会差到那里去。
“王阁老莫要多心,朕毫不是说你。”郑德讪讪地说了一句。
当然在天子的面前,还真没有人敢介怀甚么。
而在此次事件当中,默不出声的内阁三位阁老明显也遭到了很多指责,更有言辞狠恶者将他们比作成化年间的“纸糊三阁老”。刘健三人闻言也只能无可何如的苦笑一声,却也没如何在乎。如果一小我在朝中当官没有被言官攻讦指责弹劾过,的确就是比太阳打西边出来还少见。
王鏊摇了点头,不过也不再对峙,只是感觉有些奇特。皇上既然命其入阁为何只要一个正五品东阁大学士的身份,而没有任何加衔,也没有下诏令其官复原职。如此一来恐怕这位是这些年入阁官职最低的一名吧,并且还是直接贬官入阁实在过分于奇葩。
王璟如有所思道,“陛下的意义?”
也在这时候,王岳走了出来,领着两人面见天子。
“那针对于这类环境,你有甚么好的体例?”郑德又扣问了一句,明显有讲求的意味在此中。
此次入阁事件就在天子大闹六科以后逐步停歇了下来,六科也没有再次封驳这道圣旨将其颁行下去了。不过跟着郑德此后逐步迈开鼎新法度,想来今后如许的君臣抵触必定不会少,并且必定会逐步进级。
郑德点了点头,本想直接让二人分开,不过俄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便对二人说了一句,“你们对‘非翰林不得入阁’这一常例有何观点?”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吗?
王璟倒是毫不避讳的直接说道,“臣感觉‘非翰林不得入阁’有流派之见的嫌弃,理应废除不可。臣不否定翰林当中拔取的皆是每科最为优良的栋梁之才,不过外放的官员也一定差到哪去。须知大浪淘沙,外放为官的官员历经磨练入朝为官的能臣也不在少数。就如之前朝中六位尚书有五位都未曾入翰林,又岂敢否定他们不是能臣干吏?”
我们有这么好笑吗?
见这位翰林出身的官员并没有因为朝中的非议而对本身有所轻视,并且主动上前示好。倒是让王璟颇觉不测的同时,也对这位此后将要一同同事的同僚很有好感。拱手回礼道,“王阁老客气了,你我皆已入阁。还自称下官,岂不折煞璟了?如果不嫌弃,你我以表字相称便可。”
和他之前脑补的形象反差之大,令他郑德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王璟也是非常附和的点了点头,沉吟很久道,“陛下所虑甚是。自先秦以来,有些士子自恃读了一些书,常常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下笔千言,但是一打仗实际,则束手无策,百无一能,误人误国,前车可鉴。如魏晋崇尚清谈,乃至有几日夜不倦,成果引来了五胡乱华,国破家亡。宋朝重文轻武,大讲理学,成果积弱亡国,导致外族入主中原。这些人情势好时言辞锋利慷慨激昂,情势倒霉时或让步叛变、或苍茫猜疑,了无主张,几陷国度于覆舟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