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决战(十三)[第2页/共3页]
玉速帖木儿从速上前扶住,忽必烈略略闭了闭眼,再度展开眼时,推开了他的手。
十三世纪末,都城西北郊没有颐和园也没有昆明湖,园中的万寿山还被叫做“瓮山“,昆明湖只是一个小水洼,因山得名叫做“瓮山泊”。
“姚公意欲如何?想献城么。”
忽必烈记得这小我,与其父一样都是勇将,中了箭以后断矢再上的那种,在身后的一众臣子中,如许的勇将多如牛毛,在山下的大营中更是灿若繁星,但是当他见地过火枪的能力以后,便再也不敢有甚么信心,可即便如此,他也向来没想过,九个万人队加上坚毅的阵地,连四个时候都没对峙到,这个成果打乱了他的打算,也让他莫名地有些心烦,宋人竟然刁悍如此?
“只是其父犹在死战,承平庄目睹不保,是不是稍等一等,再做决计?”
“月儿鲁。”叫着他的外号,忽必烈指着山下的营帐:“这么多人,几近满是精兵,比起先祖那会儿,何只相差数倍,朕觉得就算打到天涯也充足了,但是,三个厢到四个厢宋人,便将朕逼到了这里,另有甚么能挡住他们?”
王恂本是随口一问,听他这么说,反而勾起了兴趣。
“明眼人一看便知,你王敬甫又何必明知故问?”
挥退众臣,忽必烈俄然感到了一丝怠倦,光阴不饶人了,六十多了,如何也不成能再丰年青时的筋骨,更没丰幼年时的精力,在山上站了这么久又吹了很多风,实在已经感到了不适,只是凭一股气在支撑。
“公道忘我不能退敌,襄公之仁不能破阵,宋人就在五里以外,众卿与其在此费心,不如多想一想,如何克敌制胜,解了这京师之围。”
姚枢恰到好处地接下话茬,世人反应过来,纷繁与他一样弯下腰去,忽必烈在他的身上逗留了一会儿,摆摆手。
“你们说的这些,朕看都不是来由,昔日之功,朕没有酬过吗?有功必罚是军中端方,更何况是这等丢城弃地的大过,可朕不杀他,启事只要一个,大战还没完,冒然斩将,恐摆荡军心,倘若他能待罪建功,留下一命也何尝不成,不过这要看他的造化,朕不能因私废公,更不能因情废事,你们说呢。”
“这李大椿先败于昌平城,又在一个时候不到就丢了榆河关,导致我们措手不及,现在救济受挫,他罪非难逃,就算是斩首传之军前以儆效由都不为过。”
“灯号、数量。”
一向没有出声的阿塔海顿时接道:“宋人短长,又无益器助阵,李大椿全军尽没,仅以身免,只为了回营报信,我们也能据此做出对应,算是不无微劳,极刑活罪,尽在大汗的仁慈之间,臣等非是为他讨情,只是请大汗考虑一下,看在他父子尽忠为国的份上,再给一次机遇。”
王恂一愣,他又不蠢,如何听不出言外之意,现在的大元需求的是一个开辟之主,而不是守成之君,太子真金比起他的大汗阿瓦,相差实在太远了,如果多数城终究不保,死在这里的君主如果忽必烈,将是朝廷最大的丧失。
“私有此意,为何不与陛下直言?”
玉速帖木儿听得盗汗直冒,做为大汗的亲信,他所晓得的远比那些臣子多,但是当听到大汗当真说出来时,还是心惊肉跳,他终究明白了大汗为甚么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