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斗米道张鲁[第1页/共3页]
只见张鲁缓缓上前道:“五斗米道张鲁见过大人,为大人带来板楯蛮的最新动静。”
“哦?”刘瑁闻言,神情便是一动,随即对孟平道:“孟大人,您先下去吧,我要与张鲁先生好好聊聊。”说着,朝着张鲁微微一笑道。
说到这里,张鲁顿了一下,望着刘瑁道:“上个月,张修前后与罗布、督汉二人见面,成果这二人很快便起兵造反,而我还晓得我分开汉中的时候,张修曾经修书一封送往刘益州那边,信中表示情愿帮手刘益州收伏板楯蛮,同时向刘益州请降。”
在孟平分开后,刘瑁微浅笑着道:“张鲁先生从何而来,在五斗米道中又是何职位?”
孟平点了点头道:“此动静还是经我县传往绵竹的,我岂能不知。”
刘瑁领雄师到达垫江后,筹办稍作休整便北上宕渠,但他却没有想到,在这里,碰到了一名在汗青上也算留下一笔陈迹的人物。
孟平恭敬道:“回大人,我县与宕渠三日一联络,据上一次联络已经畴昔了三天,如果宕渠无碍,那么明天该当收到他们的函件。”
“喏!”
刘瑁悄悄摇了点头道:“不敷,戋戋七姓,我之兵卒足以碾之!”
张鲁闻言双目圆睁,呼吸短促的望着刘瑁,好久后,张鲁再度下拜道:“若真能如此,我张鲁此生无憾矣!”
雄师自水门而入后,刘瑁领五百精兵入城,残剩士卒则从西门转移向北门,做解缆前的筹办。
刘瑁双眼微眯的望着张鲁,衡量着利弊,半晌后道:“你与七姓夷王熟悉?”
刘瑁闻谈笑着道:“那我帮你,你能带给我甚么?”
“张鲁!”刘瑁闻言便是一惊,当年在读三国演义时,他还不太体味,觉得张鲁只是一个小人物,可在厥后打仗到了一些盗墓贼以及相干汗青学家后,他才得知张鲁不但只是一方诸侯,还是玄门的奠定人之一,现在他来求见,刘瑁怎能不见呢?
“我教创教至今已近两百年,教中财产虽未几但亦很多,能够捐出以助大人之大业!还望大人不弃!”张鲁沉吟半晌后,昂首道。
张鲁恭敬道:“本来我祖父创教之义,只为天下百姓供应一个居住养病之所,我祖父前后在邙山、承平山、龙虎山、鹤鸣山等地教养百姓,这些处所百姓可有造反之举?有造反之心的非五斗米道,乃张修也!”
张鲁恭敬道:“我父名唤张衡,为五斗米道第二代教首,祖父张道陵,乃五斗米道初创人,我张家乃高祖建国功臣张良以后,我五斗米道自创道之日起便只想治病救人,别无他意,不然不会只收五斗米。”
“哦?那就看看本日,可有信使前来。”说罢,刘瑁挥了挥手,待孟平退下后,向刘璝问道:“你这边的谍报呢?”
刘瑁闻言,眼神顿时玩味了起来,望着张鲁道:“以是这七姓夷王与张修干系都不错,此中四家都是跟着他造反的,而你张鲁,本来的五斗米交班人,现在却被紧紧压抑,急于摆脱张修,是以你来找我?”
听到张鲁的话语后,刘瑁恍然大悟,为安在三国演义中,张鲁也能批示巴郡的夷人,若只是张修与夷人来往密切,那夷人就不该该再与张修干系那么好,本来与夷人交好的不是张修,不是张鲁,而是五斗米道!
“那大人可知现在宕渠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