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谁去和肃王谈判[第2页/共4页]
实际上《韩非子》当中记录了一段故事反倒是申明纣王是很贤明的,那边面记录说,费仲对纣王说:“西昌伯很贤明,百姓恋慕,诸侯归附,应当尽早杀了他,以免后患。”纣王却以为仁义是君王用来鼓励臣民的,不能杀,以是放过了西昌伯,也就是厥后的周文王。
究竟上,商周之间的战役完整不是那么回事。商纣王的那副残暴昏庸的形象是厥后的儒家人物为了逢迎本身的学说用心编出来的。周武王伐商时在《牧誓》中只列举了商纣王六条罪名:第一是爱喝酒,第二是不消贵戚旧臣王族为官,第三是任用仆从为官,第四是听女人的话,第五是不定时祭奠。
方孝孺一听这话内心就急了,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启奏陛下,陛下是君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肃王固然是亲王,是皇叔,但也是臣子,陛下跟臣子要东西,岂能去换?如此一来,陛下的威仪安在?依臣看来,只要一纸圣旨便可,肃王如果不从,那就是抗旨,是谋反,陛下恰好能够借此机遇减弱肃国。”
方孝孺冷哼了一声,举头挺胸,非常傲然地说道:“陛下莫非忘了吗?肃王在封海内任用宦竖为官,让他们监督群臣,此乃亡国之像,也是与祖制相违背的,这不就是违法的行动吗?”
齐泰见新天子如此难堪的模样,微浅笑了一下,向前走了一步,一副嘚瑟的神采说道:“皇上忘了吗?肃王每年还要向朝廷交纳三百万石粮食呢,陛下能够以减免纳粮为前提去跟肃王换利器。”
齐泰拱动手,低着头,皱着眉头想了一番,才抬开端来看着朱允炆说道:“启禀皇上,臣觉得最多减免一百万石。别的,请皇上派德高望重,能言善辩之士去做出使肃国的使者,能谈下来一石是一石,但是不能超越朝廷给的底线。”
“这……”朱允炆开端犯难了,他还记得朱元璋临死之前警告他的话,固然他也很想要罐头和鸟铳,但他不得不考虑朱元璋临死之前的警告,道:“皇爷爷临终之前警告过朕,想要跟肃王要这两样东西不能来硬的,要拿东西来换。题目是,朕要拿甚么东西来跟他换?”
齐泰不一样,齐泰是朱元璋亲身汲引的人,和驸马梅殷一样,是朱元璋亲身遴选的临终托孤之人。朱元璋是甚么人大师都晓得,叱咤风云了一辈子,看人最起码的目光还是有的,他既然汲引齐泰做兵部尚书,那就申明齐泰是个很有策画的人。
朱允炆皱着眉头想了一番,感受齐泰的这个建议还行,只是派谁去呢?抬开端来,看了一遍这三个顾命大臣,一脸难堪地说道:“齐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派谁去做这个使者合适呢?朕觉得,这个使者最好是跟十四叔熟悉的人,如许就不会让他感到严峻。”
众所周知的是,周朝建立以后,实施的是分封制。遵循史乘中的观点,这么做是为了拱卫周王朝的江山,帮忙周朝节制大面积的国土,是无益于汗青进步的。
朱允炆微微地点了点头,目前他手里捏着的也就这点筹马了,信赖没有朝廷的号令肃王也不敢偷工减料,皱着眉头,一副如有所思的模样说道:“好是好。但是给他减免多少呢?一下子减免三百万石就太多了,这会让朝廷的运粮压力突然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