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1 正德舞刀[第3页/共5页]
杨凌一起想着一起进了都城。到了宫门,杨凌和焦芳下了轿,递上牙牌进宫,焦芳告别返回文渊阁批阅奏折,杨凌来到乾清宫见里边空空荡荡,只要两个当值小寺人拢着袖子蜷在椅子上打盹儿。
刘瑾识字未几,批阅奏折都有些困难,不过他现在重用他的倒半子孙聪和一个叫张文冕地落第秀才。三个臭皮匠,批复地奏折倒也似模似样起来,此人在八虎中野心最大,现在虽是盟友。却不成不防。
身为举人,当知朝廷律法,捕风捉影,诟谄本官,你可知罪?念你功名得来不易,本官也不与你计算,如有凭据,你可去顺天府状告本官好人姻缘,若无凭据。这就请回吧”。
兵部刘大夏固然不如何瞧得起自已,不过那老头儿部下地武官们对自已倒还客气,加上自已兼着侍卫亲军统领的职务,兵部的事多少能够干预一些,目前还没有拿下兵部的需求。
要说这刘宇,但是八面小巧地角色,他与焦芳交好,但是朝中那班朴重的老臣固然讨厌焦芳,却都很赏识他,自成化八年中进士。他先做知县升为御史。又做过山东按察使。
现在要想先以一省试种,恐怕这事儿还得下落在刘瑾身上,他不是方才汲引了一个叫曹元的右副都御史任陕西布政使么,那是刘瑾的故里,刘瑾的乡土认识极重。自已只要晓以功利,再有他汲引的亲信在陕西主政,推行新耕必将事半功倍。
杨凌吁出口气,在酷寒地气候中化成一团白雾,路边已看不到多少绿色,柳树、槐树都挺着残落的枝干,再望下去,收割后又翻过的膏壤已经成了一片片土圪。
杨凌想到这里。摇点头道:“渐渐来,根底不稳呐,这类事急不得”。
李举人晓得杨凌是文人出身。还想登门实际一番,谁料杨凌底子不与他辩论,竟然派人将他哄走,气得颤抖道:“有辱斯文,实在有辱斯文”。
杨凌耐着性子总算听了个大抵,敢情这位李举人也是官宦世家,父亲做过工部右侍郎,现在兄长做着吏部堂官,李举人三年前得了仕进的功名才订下婚事,与高文心退婚后,经兄长拉拢,与刘御史家订了亲。
杨凌步入房内,劈面贴墙就是方刚正正的红木桌子官帽椅,摆布是掩了厚帘子的通房,杨凌向右一拐,翻开门帘儿出来,只见房中点着四枝一盏地红烛,照得透亮。
正德呵呵笑道:“那位举人疑邻盗斧罢了。与爱卿何干?好了,天气不早了,朕这就回宫”。他笑着向有些不测的杨凌摆摆手,家人已开了角门牵了马车出来。
杨某身为内厂总督,所思所虑者天下也,何地有人犯上反叛、何地有犯警贪墨的官吏、何地有天灾**,亟待报与帝听者,杨某才会插手过问,你当本官是你李家的月老红娘么?你娶妻也好,纳妾也罢,与本官何干?
本来方才刘瑾已将事情源源本本奉告了正德。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杨凌自已没法分辩,有旁人说出,反而更叫人轻易接管。
杨凌一呆,瞧了瞧刘瑾严厉而镇静的神情又不好笑出来,他干咳两声问道:“公公是想提出哪方面地建议呢?”
杨凌心中也有些烦恼,这个事儿底子没法说清楚,恰好还被皇上看在眼里,但是现在不是严峻期间。又不能把内厂番子总调来守门,此后来往的官员日渐增加,若被他们看到这类场面岂会不予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