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异心[第3页/共3页]
一君二臣,心机差异,皇太子骑马,两位文官和东宫寺人们侍从在后,一行数十人,又是浩浩大荡向着万岁山的方向而去。
朱慈烺在校阅内操之前,对文官们的反应也是有所考虑。最为担忧的,便是拿太子有不臣之心,或是防微杜渐这两个说法来攻讦。
两个文官深揖下去,讲官不必如外臣那样礼节备至,相反,太子反而要赐与恰当的尊敬……大户人家的私塾先生,也是如此。
他说完,就是一鼓掌,意义也很简朴,就是毫不再见商了。此人固然卤莽,但也很坦白,说的话也有一些是真相。
朱慈烺的情感仿佛还沉浸在方才的情境当中,训话完了,众武官簇拥而上,纷繁尽忠……多么痛快,多么的称心。
刚正化不答,张彝宪倒是笑容可掬,只向着李继业道:“老丘太心急了些……我们不是不给,小爷的东西另有甚么可说的?将来皇爷的江山都是他的,我们做奴婢的还敢勒掯着不给?就是现在委实是没钱,无械,更加没有甲。十几年了,各地不断用兵,请饷请械用甲,京营兵的装具都被皇爷扒了几次皮了!看看现在都穿的甚么?如果有,又何必小爷再要?本来京营具甲,就是天下第一么。”
这两人是端庄的司礼监秉笔寺人,从内书堂出身再到司礼,直到寺人,这条道也不比文官们十年读书,再授进士,然后庶吉人翰林,再历任翰詹科道,最前任九卿,再见推入阁要轻易些儿。
“先生们说的是,这些,我都明白。”两个讲官虽不大客气,态度也生硬了一些,但话语中的体贴之意还是很轻易能感受的出来,“只是……”朱慈烺话锋一转,语气也是变的沉重起来:“现在这会子,如果顾忌太多,畏首畏尾,怕是甚么事也做不下来。真有甚么人寻事起衅,父皇要惩罚,尽管罚,哪怕就是用大杖打我一顿,我也只一身当之,受了便是。”
“两位约莫还不晓得吧。”见李继业微微点头,刚正化又上前来,肝火冲冲的道:“火线又在请饷,内阁又请发内帑,可现在内帑银连十万之数也没有,总得留几万,以备非常?国度现在这般宽裕,皇爷今天下朝返来,在肩舆里很掉了几滴眼泪……咱家站在一边,瞧着内心是个甚么滋味!唉,现在国事是这般景象,漕运都能够保不住,各方起火,四周走风,皇爷实在是烦,和两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小爷那边,能如何着就如何着,该有的,我们不会不给,宗主爷也是如许的话,有就给,没有,也就只能没有。”
刚正化倒是昂起了脸,一副难说话的模样。
“先生们也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