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四十章 南京(28)[第3页/共3页]
“皇太子领大元帅的告天祭奠文章,着由礼部立即恭写,由朕亲祭昊天时宣读”
眼看朱慈烺,崇祯亲手捧着大元帅冠服,脸上的笑容约莫从崇祯本身记事起就没有这么暖和亲热过……
或是“该部晓得。”
遐想数月之前,李自成雄师都快到关门了,崇祯和内阁,另有诸部堂的官员们还在相互扯皮,调兵说无饷,南迁无人附议,当然有人是用心想把崇祯留在北京,卖天子当投名状,但更多的就是因循保守,不肯出头,不肯意担任务,就是不肯意惹一点儿费事来沾包
如许做法,就等因而在兵部、五军都督府、军务处之上再多了一个总理全局的老迈罢了。
现在朱慈烺所加的大元帅在之前另有点太子监国的味道,在大明,皇太子不临政务,不管军事,尽管读书已经近二百年,到了此时,虽说谕旨已经下来,世人在驱逐的时候,还是有点儿懵懵懂懂,仿佛不晓得如何措手的感受。因而驱逐之时,世人仍然是只称皇太子,归正起跪礼节按这个端方,也准定没错儿。
“是,臣等遵旨”
不过面前这个儿子,孝心没的说,才气没的说,这几个月来,后宫中除了几个妃子还是以外,两位皇后,几位皇子,公主,都是有点团致分歧的味道出来了。
带着各种庞大的情感,崇祯轻声道:“来,吾儿上前来”
当下崇祯连下谕旨,马士英等人筹议细节,因为兹事体大,不便由舍人们拟旨,因而就由钱谦益和吴伟业亲身动笔,一个文坛魁首,一个明诗能排前五的大才子,写几份谕旨倒真的是倚马可就,没过一会儿,统统上谕全数写完,呈给崇祯御览以后,用印下来,便是正式的诏旨了。
此时就看出军务处这个轨制措置政务的明快来了。这等大事,搁之前崇祯的脾气,必然是要内阁和各部堂并九卿,御史言官一起朝会集会,议而不决,乃至暗里议好的事又被群起而攻反对作罢的事,也并不是没有过。
到这会子,马士英另有如在梦中的感受
天光大亮,乾清宫四周垂垂有了窃窃低语的人声和沙沙的脚步声响,外朝那边,也是垂垂有了动静。
“着兵部、五军都督府今后凡有军务,一概加送大元帅府”
“臣等叩迎太子殿下”
天子连下诏旨,五大臣自是连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