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上(6)[第2页/共3页]
“殿下,招兵十六天,得兵三万八千六百五十九人,自各县起拔,分途至淮安集结,当今实到三万八千六百五十七人……请殿下校阅!”
再加上军法司随时查对,军中也有告发轨制,如果如许还能叫人贪污胜利,那朱慈烺也只能认了。
本来大明营兵,安家银子五两或多一点儿不等,但现在是甚么时候?左良玉朱仙镇一败,几近就剩下光杆司令,派乱兵烧杀劫掠一下,把良民百姓弄成流民,然后兵就自但是然的有了。
接下来,就是按人头发放物品,军需司的官员动员部下,按人发给对牌,一人一半,支付军饷和口粮盐菜,就与军需官一起对牌后按印,每月定时发放,凭牌领物,按人头一个个发放清楚,毫不会有吃空额和中饱的景象产生。
朱慈烺用对劲的眼神打量了这哼哈二将一眼,两小我都是标准的甲士,一个是大将之才,一个谨慎详确,虑事殷勤,并且都不畏辛苦,做事非常能沉的下气,定的住心。
在他身后,则是军政、军令、军需、军法诸司,文官武将,济济一堂,相互之间,也是已经有了一点共同默契的味道出来了。
淮徐一带,当然不至如此,不过针线也是货郎贩运的端庄货色,要拿粮食和铜钱才气换的到手的。
朱慈烺踢他一脚,笑骂道:“学着点,这是端方!”
别的就是毛巾盐粉,饭盒和喝水用的缸子,用红漆涮着编号,大家手中领着一个,都是一目了然。
“给打伤的敷药,带下去治伤!”魏岳面色如铁,再没有了招兵时的驯良模样,便是李恭,也是在他身边,背负双手,正眼都不去瞧那些不守端方的新兵蛋子。
公然,朱慈烺冷然道:“军令司的人呢?还不从速记名字,编棚、排、哨、队,按名发给军需,然后按制归营?”
一番对答,一边的王源感受非常新奇,瞪大牛眼,不断的看向朱慈烺和魏岳两人。
到了这会儿,才算领完东西,然后还是按过来时的端方,一个个老诚恳实的跟在本身的棚长背面。
针线这玩意,后代人能够没观点,不当是东西。当时来讲,偏僻山区想有铁针,也不是轻易的事。
当下摆布手别离按在两个大将的摆布肩膀,摇了一摇,倒是甚么话也没有说出来。
“俺是沛县人,祖父李国显,父李本昌,小人李德升。”
倒是他们身后的新军们,一传闻面前这浓眉大眼,气度非常的少年就是皇太子,顿时就是瞪大双眼,张大嘴巴,目不转睛的看将过来。
到了棚长一级,一棚十四人,也有棚长一人,副棚长两员,军饷品级报酬,都是与浅显兵士大有分歧。
三万八千多人,每人都是下发二十两的安家费,再加上征兵使费,光是这一笔就开辟了小八十万的银子!
“扬州宝应人,祖……”
换在江南,人丁密度不异,但想招这么多合格的农家后辈,那也是绝无能够的事。
路过朱慈烺所经停之处,统统的带队队官都是当胸一礼,然后脚步不断,疾步而过。
营门四周,排了一长溜的桌子,打从流民灾黎里头挑出来的读书人也很很多,试用过了,只要辞吐合格,笔迹刚正清楚,就能任命,此时他们也是穿上了同一的长袍服饰,墨盒排开,研好了浓浓的黑墨,砚台压着厚厚的一摞纸,等将领们号令下去,以老兵充当的棚长排长哨长一级级的武官带着新军出去,三万八千多兵,登记的人固然就超越百人,不过,但是真有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