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四十九章 转折(29)[第1页/共3页]
不过就是一个浅显客舍旅店,卖饭菜为主,住处很少,沿门出来,里头客人也是寥寥无已,陈洪范打量几眼,也没见着甚么碍眼人物。
这厮平时卖力文教,军政大事向不过问,明天倒不晓得是抽了甚么风,竟然不依不饶的。朱慈烺唯有付诸苦笑。
“唔,说的甚好。”朱慈烺一笑点头,笑道:“卿等在清江住上两日再走么?”
受命北上,包含史可法在内只是体贴左懋第的差事,仿佛晋升了两级就已经充足酬功,余者无足问。
“摄政王雄才大略,诸王当中,能上马临民,上马管军的也比比皆是。一国气运之兴,总会有很多得力的人才,现在的大清,岂不就是如此么?”RO
“门生告别。”
其他的使团职员也是有人安排,此时也是在别处用饭,行营这里,对北使团也算是非常的关照了。
就算偶尔体贴,也只是大言安抚,叫人听听一笑便罢。
既然如此,留在清江何益?莫非就只是妄图馆舍舒畅么?
“不必那么急。”朱慈烺道:“且逗留一日,见见我的平虏军,如何?”
“嗯,贤婿起来了。”
以陈名夏太子身边第一文臣的身份做这等事,也算是给足北使团面子了。
“今臣受命北上,殿下有何叮咛,还叨教下。”
“岳父大人,”到了最北的房间,方才靠近,有人翻开门帘,人已经在屋子里跪了下去:“小婿叩见了。”
其他世人都是随之入内,辛苦长途,早点歇着是端庄。只要陈洪范带着几个亲信家人向着贩子热烈处行去。
说到这,朱慈烺又目视左懋第等人,笑道:“诸卿下去后能够畅开来用,不要给我省。”
这一番话,倒和左懋第事前所想的差未几,太子公然还是要比天子和两府都倔强的多。按太子的说法,就是东虏退出山海关外,保持入关之前的对峙态式,然后以明与的干系来共存。
“少司马放心,我也就是随便转转。从戎吃粮的人,到一地就喜好转转,不喜好呆在屋子里头。”
当然,以世人来看,东虏恰是上升势头,八旗兵野战无敌,太子的前提还是过分倔强了一些,这般前提,想来东虏不大能够就范。
左懋第心中不大舒畅,要言不烦,陈洪范倒是上前一步,笑道:“不料清江如此繁华,现在还早,我想四周转转,未知可否?”
不过候方域这么直白反对,劈面顶撞,倒也是非常可贵。朱慈烺也是一瞪眼,眼看着气势汹汹的候至公子就是一哈腰,老诚恳实的退了下去。
这般说法,当然比甚么叔侄之国和守淮河分治要强的多,但辽西和辽东故乡,也是弃之不顾了。
“好吧好吧,随你就是了。”
陈名夏身居高位多时,何况少年得志,早就是复社名流,在京师时也是一时名流,世人期许二十年后的阁臣势门人选,此时长揖笑言,竟是非常的亲热。
“殿下,臣有迷惑。”候方域迎着朱慈烺,满脸都是不解,只问道:“臣看左少司马另有未竟之言,殿下对北使一事也非常体贴,如何就这两句话就把人打发了?好听的话大家会说,不过,说之何益呢?”
倒是在场的郑功臣等人晓得内幕,此时也只是浅笑点头罢了。
皇太子曾经师从王铎和吴伟业等人,非论是书法还是诗词,这些东宫侍讲文学的大臣都是一时之选,不过皇太子说话倒是非常诚心实在,体贴之情也是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