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七章 转折(7)[第3页/共3页]
“门生明说了吧。”周钟浅笑道:“门生毕竟主盟过复社,南都那边,另有一些动静渠道。日前,皇太龘子殿下上书皇上,已得允准,当日投降诸官,答复南都者,一概免罪。当日景象,人皆觉得明朝必亡,自古无不亡之朝,又何必是以而罪人?太龘子举曹孟德在官渡战后焚书之例,非常精警,也很服人!”
到明末时,南边非论是经济、人文、粮产,都是把北方甩开老远一截。明来时,又有小冰河作怪,北方,特别是西北一带,没有南边粮食布施是不成设想的。
“谈笑归谈笑”进了屋子,在主位上坐下,洪承畴掸了掸衣袍上的浮尘,问道:“周大龘人,来寻门生,不晓得有甚么事要指教。”
他这类态度,当然是意味较着。
诚恳说,洪承畴能访问,已经算是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了。他投降以后,在关外能够想见本身被世人痛骂的景像,入关进京,昔日的老友很好,愿和他相见或是手札往还的,寥寥无已。
“九老,那门生就直说了吧。”
“算了吧,九老是聪明人,晓得如何取进止。”周钟笑道:“门生都晓得凡事留个退步儿,九老岂能连门生也不如?”
这一点,就是派人驱逐小天子福临尽早到北京即位,以正大统。
“好,我晓得了。不过,覆水难收,皇太龘子的美意,洪或人只能心领了。”
洪承畴听了,吃了一惊,斥道:“你是不是副了头了,在我这里说些疯迷了的胡话,如果报上去,你还要命不要?”
但请南征的汉官非常之多,这此中有些人是有真知灼见,多数的南官请混于一宇,还是在于本身的名声和家人上头。
周钟的话,不是局中龘人都不晓得说甚么。但洪承畴一听就是明白了。
“这,也难说的很。”
若无闲事,尽早辞职为妙,免的自取其辱。
这个周钟操行非常不好,洪承畴如何能够和他说甚么?
就算是京师一地,每年起码要南米百万石以上布施,一旦间断,结果不堪设想!
洪承畴忍了再忍,毕竟涵养工夫差了那么一筹,忍不住乌青着脸怒道:“如何,门生的话有甚么好笑之处?”
当然,另有一条路就是去官回家,只是这些王八蛋是毫不会舍弃本身的官帽子的。
“九老!”
这话说舟冠冕堂皇,毫无抉剔之处,不过周钟听了,倒是扬起脸,世脸不屑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