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国穷民富[第2页/共2页]
“严到甚么程度?”
“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年了,底子没有陛下和杨长帆都能接管的招安前提。迟延数年,移民愈多,荒村无数,纸币众多,东南受掠,国库空乏,欠饷之下,逃兵无数。”徐阶顿了顿,终究沉重说道,“若陛下与杨长帆互不让步,唯有一战。”
当年正法汪直虽非圣旨,却也是御史所为,多年以后再回顾此事,虽送走了汪直,却迎来了更加可骇的杨长帆,徽王府也从海盗、海商,变成了一个名副实在的海上帝国。一拖再拖之下,这块骨头已经愈发难啃。
“……”
变法的人,不管成败与否,凡是都会死得很惨。对于灭亡这件事,伴随了嘉靖几十年,看过了大风大浪的徐阶非常敏感也深有体味。
徐阶顿了顿,内心打气一番后才说道:“封藩王,朝贡而不朝见;收银行,制钞而不由钞;设市舶,收关税而不由海。”
“此与当年汪直所提之事,有何分歧?”
论政以后,通政司经历杨长贵与众知事将要点梳理总结以后,于次日送至国子监司业张居帮手中。这位被统统聪明人都誉为绝顶聪明的张居正也不但是国子监司业,同时也是徐阶亲身保举的裕王侍讲侍读,不管治国之道还是之乎者也,他都是太子名副实在的教员。
徐阶看着嘉靖走向道坛,心乱如麻,头皮也发麻。
“陛下……”徐阶瞪大双眼道,“若严政禁海,只怕……”
但是徐阶浑水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此时必定有随机应变的手腕。
“……”徐阶心中一紧,暗叫不好,即便言语上做足了润色,这几条却仍与当年汪直提的前提如出一辙。言下之意,当年若皇上允了汪直,也就没前面这么多屁事了。
如果昔日,两边点个头也便畴昔了,可此次张居正扫了眼要点后,便叫住了一只腿已经踏出门去的杨长贵:“这是谈你兄长的事吧?”
嘉靖终究对劲点头:“蚊蛭没了血吸,也就活不久了。”
如许的环境,内阁还是能够阐收回来的,最简朴的处理计划也呼之欲出,效仿徽王府,设市舶收税,严禁私运,如许便能够国富民富了。
“所谓徽王府势强,哪一点离得开我大明?哪小我不是从我大明出去的?哪个货不是我大明产的?用的是大明的人,赚的是大明的银子,行蚊蛭之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