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过[第2页/共2页]
早就被崇祯天子从南京提溜到山海关担负蓟辽总督的王在晋一脸凝重地看着身前的锦衣卫校尉,便是王在晋身边一向以来都一副智珠在握的孙承宗也是一脸凝重。
孙承宗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又伸手在舆图上指导道:“前番孙某往朝鲜和东江而行之时,便细心察看过东江和朝鲜的武备环境。若建奴到了东江和朝鲜,只怕半月可下东江,一月之间可下朝鲜。”
孙承宗看着王在晋神情中带着按捺不住的冲动,恐怕王在晋脑袋一热就敢尽起雄师直扑沈阳,当下便道:“岵云莫不是想要起兵去攻打沈阳?”
王在晋道:“沈阳止有建奴的正蓝旗和镶白旗,此时恰是其兵力最为空虚之时,如果错过此番机遇,只怕前面难以找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王在晋不解,便对孙承宗道:“还望孙阁老指导。”
赵率教也道:“末将亦情愿附名。”
而对于此时的明军来讲,跟建奴打野战,较着的不太实际。大明在辽东的精锐,早已在沈辽之战和萨尔浒之役中丧失殆尽。剩下的这些,说他们满是渣滓,确切是过分了些,但是要说是之前的精锐,那也纯属是扯淡。
王在晋闻言,倒是叹了一声,说道:“下官如何不知此中枢纽?但是若不打沈阳,又如何能调得建奴返来?如果东江一失,朝鲜必定被建奴逼降,一如天启七年之事。到时候没有了毛文龙与朝鲜从后管束建奴,再有科尔沁的狗鞑子为虎作伥,只怕到时候草原上也要腐败,到最后,我大明便一反现在包抄建奴之势,反而要被建奴包抄。”
在孙承宗和王在晋收回八百里加急军报的时候,崇祯也在捏着辽东的密报头疼不已。
王在晋道:“若如此,下官情愿附名。”
赵率教本来一向未曾发声,见两位上官都在皱眉,恐怕这两位最后决定死守山海关,干脆也出声道:“孙阁老,都督大人,以末将看来,只如果不能放弃东江和朝鲜,那我们和建奴就必必要做过一场,并且,为了逼建奴回军,不但要打,并且要大打。”
暗自佩服黄台吉小儿心狠手辣的崇祯这下子也麻爪了。恩科明天停止,建奴明天就给本身找乐子,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在王在晋看来,这事儿就像个天大的馅饼普通,直接拿到了大明的脸上。只要此时赵率教回军辽东为前锋,再尽起山海关的雄师直扑沈阳,到时候建奴的老窝就能一举端下。
孙承宗笑道:“好一个围魏救赵,只是,假戏真做,倒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