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奏请[第2页/共2页]
尚可喜点头,“王爷,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依小王鄙意,此事王爷不必奏请摄政王,或者奏请摄政王的同时,豫亲王和英亲王做主就得了,先逼伪帝兵退江南再说,我们汉人有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上奏朝廷实在也就是叨教多尔衮,因为现在的大清是老二当家。
比来有学者专家研讨尚可喜,以为给尚可喜戴上汉奸帽是冤枉的,站在汗青生长和民族融会的角度,尚公能认清情势,适应朝流,对大清忠心耿耿,乃至厥后三藩齐名的吴三桂和耿精忠被满抄斩,而尚可喜能独善其身,笑到终老,是以得出尚公判国降清有主动的感化和严峻的进步意义,就差没弄成民族豪杰了。
是以多尔衮现在是大清实际上的掌舵人,大清国朝野大事根基上就是他说了算,称得上是二号的皇上。这是个野心勃勃的铁血人物,刚愎自用,跋扈放肆,就是在他们家一母同胞的三兄弟当中,不管是哥哥阿济格还是弟弟多铎,都得听这个老二多尔衮的。
对不起,说的有点多了,书归注释。
成果,两位清廷的亲王当即上疏多尔衮,将奏折和朱由崧的两封和谈文书命亲信之将马上送往京师,十万孔殷。
此次孙之獬跟着多铎南征也是顶带花翎,人五人六,现在他就和谈事件颁发了本身的观点,三王眼睛一亮,纷繁点头称善。
接下来郑鸿逵和郑大木纳福了,每天有茶有酒,几个清廷的王爷轮番陪着,并投其所好,厥后连美人计都用上了,这叔侄俩是来者不拒,权当这是陛下之恩赐,也晓得鞑子这么贡献他们是何用心,二民气中稀有但甚么也不说,只是好好享用这份美意了,吃孙喝孙不谢孙,这倒也合适海盗的赋性。
郑鸿逵和郑大木满口答允,心说陛下真是神机奇谋,鞑子公然被骗,叫住就住呗,别说待如上宾,就是杀了我们也毫无牢骚,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等着看鞑子如何不利了。
呜呼!为几百前年的民贼汉奸昭雪昭雪,不知这些人是何用心,甚么叫认清情势,适应朝流?这莫非不是民贼汉奸们畏刀避剑、趋炎附势、轻易苟安、有奶便是娘的借口?
本来这个尚可喜也是个老奸大奸的狠角色。此人认贼作父固然人所不齿,但他文武全才,智商颇高,不愧是清初的智顺王,现在属汉军镶蓝旗,其母死于战乱,父亲和妻妾后代皆死于鞑子之手,然却投降清朝,是隧道的认贼作父角色,抱定皇太极的粗腿开端搏斗汉人、蒙前人、朝*鲜,这就所谓后金同一战役,厥后又尽忠多尔衮,奉旨安定中原征服汉人,军功赫赫。
顺治帝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毛孩儿,别说当一国之主,连一家之主也当不成,大清军又是方才立国,新迁京都,内部军务政务盘根错节,亲王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内部更是多事之秋,战事不竭,顺治也就是在那把龙椅上坐着,朝野大事端赖辅政大臣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