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2页/共2页]
长安城,皇宫内。
陆承启缓缓直起了身子,沉声说道:“两位卿家的功劳,朕记得一清二楚。洪祥五年,天降暴雨,黄河将决口,是你们化险为夷;洪祥八年,黄河沿岸雨水过量,也是因为运河之故,方能排险解难;洪祥十年七月辛卯,大名府、馆陶、永济、清阳、澶州水位垂危,也是你们身材力行,亲身督阵,才气保得住黄河没有决口。次年,大名府之夏津虽决口,但也不过漫上了一些罢了,不成大患。洪祥十三年,天再降暴雨,却始终何如不得黄河水位,非大运河之功耶?”
有了大运河,陆承启更有信心了。他晓得,只要有大运河在,对峙种树,保持水土,就不怕黄河众多了。有大运河在,南边的粮食也能补给北方,在小冰河期间,这更加首要。有了粮食,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再一个,就是贸易。路公例财通,跟着大运河的开通,沿线全都是经济繁华的处所。
献俘过后,耶律洪基等一百多人,被安排在上林苑中间的一个大庄园内里,虽说衣食无忧,但内里却有无数禁军扼守着。这个庄园,入得出不得。如无不测,这些辽国皇室,是会被囚禁至老死的。
耶律洪基也落寞地喝了一口狠恶的烧酒,半睁着昏黄醉眼,苦笑道:“是啊,朕的大辽都亡了,说这些也没用了……”
“两位卿家,辛苦了!”陆承启情真意切地说道,“你们为大顺,做出了一个前无前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啊!朕代天下百姓,谢过两位卿家!”
李仁宗叹了口气:“大顺还是崛起了,就没有我们保存的余地了……”
“非也,两位卿家的功绩,泰初绝今,朕也比之不上。这并非谬赞,而是你们实至名归!”陆承启感慨地说道,他晓得后代自来水有多缺,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工程,恐怕北方的人丁要直接减少一半。固然大运河发掘破钞野生钱银,可一旦挖通了,那就是对民族的大功!
说罢,陆承启对他们鞠了一躬,吓得这两人手忙脚乱,赶紧把陆承启扶直了身子:“陛下,使不得,使不得!”
看着棋盘里的吵嘴子,耶律洪基好似又见到了当日千军万马奔腾的气象,心中感慨很多:“你说,下一个到来的天子,是谁?”
两个亲家真的是“一见仍旧”,“肝胆相照”,捧首痛哭不已。
天子都这么说了,他们也对峙不了己见。这些年来,陆承启严肃日盛,已经很少人能摆布他的设法了。固然陆承启也认识到这是不当的,但为了那宏伟的志向,他还是得如许做。不就是专断朝纲吗?他有着超出千年的见地,是能将大顺带上正轨的!
百姓一旦敷裕起来了,还怕没有钱银买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