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史府见闻[第1页/共3页]
这么一日相处下来,赵高心中清楚,张先冷性,却并非冷心,念着他是新人,整日不厌其烦地耐烦给他讲授太史府中的各项端方,并且不居功,不摆架子,也是一个能够交心的朋友。
见握着本技艺的人好久没有反应,赵高不客气地把手抽返来,拢进素色宽袖里,幽幽道:“眼下你若没事可做,无妨陪我抄。”
分开了琅环阁,赵高又被领至一旁一个庞大的官室,名曰:载笔署。顾名思义:照顾文具以记录君王之事。
前面没有说完的话青年已经明白是甚么了。先前他听闻新来的这个赵高因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左史大人的正视,从一个寒微的洒扫小童提为执笔文吏,当时还只是猎奇,不感觉有甚么特别,眼下听了他这番与春秋不符的分解,还当真有几分佩服了。
这一到七层的藏书,小到饮食礼数之微,大到邦国建制之宏;上追中原之始,下达邦国之乱,尽皆详备。
一旁张先看他在竹简上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就猎奇地“咦”了一声。接下来又连写了一行终究忍不住叹道:“难怪大人夸你。”
初时张先只道本身失礼心中惭愧,当未觉赵高说那话是用心嘲弄他,等稍后张先回过味来,赵高已经敛了心神投入了接下来的事情当中,他也不好再多打搅对方了。
那挤眉弄眼的神采看得赵高有些哭笑不得,一面垂手拍拍身边的竹垫表示他坐下来,一面缓缓道:“愿闻其详。”
“宠者,尊居也。”
其实在这里的文吏绝大多数是没有机遇晤到赵王的,只要本本分分做上十几年乃至更久的文吏事情,有了必然的经历,成了老资格,再获得了太史令的承认,方才有机遇跟从摆布史前去赵王跟前。
赵高在听青年说话之余,也不忘察看着他的神情窜改,瞧他说到前面神采更加迷惑,心中了然,便抬高声音道:
琅环阁一到六层别离安排: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法略、法术略、方技略六大类册本。
只因他们能翻看的实在有限。
但是话虽如此,真正踏入这里翻开那些竹简瞧上一瞧的人倒是少之又少,就连那位夸过口的赵王也未曾亲来过几次。
琅环阁四周环水,主体为木料的黄色,边相沿玄色加以装点。其因是用五行当中代表水德的玄色来祷告琅环阁免遭火警的损毁。
就在这时,夕食由几个宫人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粟饭,配上一点点的醢酱【1】,外加管饱的黍米饼和管够的野菜汤,也就是他们今晚餐菜了,固然简朴却足以填饱肚子。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青年。青年并非像平常文吏一样头戴高冠,身穿宽袍广袖,而是着一身融会了胡风的装束,瞧着较为精干明朗。
他们这一忙就忙到了该用夕食的时候。一样由张先带着,二人一齐进了饭堂。
只消半晌赵高就从他的话里听出了点滋味来:这太史府的左史籍氏和右史范氏两家祖上是世仇,从上几代开端结了怨就没有再消停过,一向暗中较着劲。
面前这青年典范就是如许的一类人。固然行动轻浮了些,但周身的确披发着那股子豪气。固然配上不端庄的神采令人好笑,但实在已经在赵高心中赚得了很多好感。
这些东西固然简朴,但毕竟是宫中的食品,已经比他在家中吃的味道好上太多,并且能吃到一点点醢酱,沾沾荤腥,于他们这类浅显人来讲也算是不测之喜了。